周建琼
新疆拜城县第二小学 842300
摘要: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以及逻辑性,在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时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需要学生掌握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最终的教育目标,不断的优化当下的小学数学的课堂,创新教学的方法,增强课堂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应用的能力,继而落实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章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引言
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各项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包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所谓“学以致用”,“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用”,而解决问题正是“学以致用”的终极体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予以培养。而现实情况是,部分教师限于传统教学理念、教学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对此并不重视,或者是有心培养却不得启发,以致部分小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
一、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需要小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并进行推理,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了主动研究,逐步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会增强。其次在对题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考验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解决问题时,是实现各个知识融合交流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等能力的基础保障,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数学理论知识,提高对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现状
(一)课堂中学生发现问题机会少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容易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开展数学教学课堂中容易主导课堂,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能将问题已经解决好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较弱,部分教师也会在课堂中主动提出问题,但学生通过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来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效果较弱,容易对老师的教学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缺乏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在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现象,由于这一能力的缺失,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灵活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变通,在很大程度上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产生了影响,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很难借助系统全面的分析来探索触解答数学问题的方法。
三、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一)指导解题技巧,培养解题好习惯
首先,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解题之时仔细审题,并且将题目中的关键已知条件重点标注出来,为寻找解题突破口做好准备。其次,对目标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抓住其中隐藏的一些关键词,通常借此可以确定解题范围。对于那些综合性比较强,而且条件关系比较复杂的题目,要注意关注问题当中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条件,防止落入出题者设置的一些文字陷阱。
比如,给出水池的长宽高,让求其蓄水容量,前面长宽高的单位均为米,最后求解的蓄水容量单位是立方分米,小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忘记单位换算这一步,造成解题失误。再次,对已知条件进行分类整理或者是重新组合,具体可以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信息整理,这样可以让已知条件变得更加清晰,为寻找解题思路和方法打好基础。
(二)利用问题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思考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设身处地地投入到问题中自主的发现解决问题的要素,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从而吸引学生主动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考是妈妈如何向自己和弟弟妹妹平均分发15个糖果,15个糖果中有6个绿色的,如何分配,让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实际的问题情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一旁进行引导并适度扩展问题,让学生能够真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数学思维。
(三)去繁为简,把握核心线索
在面对应用题时,不少学生会由于很多文字和大量的繁琐的题目信息,从而扰乱了解题思路。那么对于这种信息量大的题型,我们要去繁为简,把握住核心线索。学生可以对题目内容进行两次以上的阅读,第一次要粗略阅读,熟悉题目并找到自认为较为关键的关键词加以重视,第二遍在第一遍对文章的理解上进行阅读,明确文内的题目,找出题中所给出的关键信息,仔细的去理解材料内容。第三遍则带着平时的解题方式和解题技巧来阅读题目,让自己通过阅读题目从而梳理出解题思路。例如这样一个题目:学生们一同去胜利公园去春游,学校老师组织同学们一起坐游船过河,那么全校师生总共180名。大游船每条可坐18人,而小游船只能坐6人,那么请问全校师生坐大游船过河需要租几条?很多学生做这个题目时由于受到了题目信息的干扰,认为大游船和小游船都需要在算术公式上,但其实最终的问题根本用不到小游船的信息。这种繁琐大量信息的干扰影响了学生们的解题思路。很多学生由于受到了长期训练过程中“所给出的内容都是有用的”心理干扰,从而造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那么在实际的解决应用题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打破解题障碍,排除干扰,去繁为简把握住核心内容,明确题目问题。
(四)认真做好归纳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教学
在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引导,认真做好归纳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教学活动,之所以要做好这项教学活动,是因为很多实际的数学问题在解答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全面做好对题目内容的分析,只有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归纳出题目中的要点,从而结合要点来展开对数学问题的解答,避免出现解题失误。例如让学生从1到30中抽取任意两个自然数展开加法运算,让学生求解计算结果中奇数与偶数的个数。对于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很多学生会使用传统的方法逐个计算,这种方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很容易出现错误。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分析来找出计算规律,借助对题目中1+1=2、2+2=4一直到30+30=60,由于一共存在30个这样的偶数计算公式,所以奇数比偶数要少30个,简单的计算出奇数和偶数的数量。
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数学教师应帮助学生打好数学的基础。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地创新教学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数学逻辑思维,提升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东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分析[J].新课程,2020(51):42-43.
[2]王书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新课程,2020(51):190.
[3]王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研究[J].家长,2020(36):91+93.
[4]韩艳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科幻画报,2020(12):88+90.
[5]刘巧青.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