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简出深度学习——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的创新实践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王靖
[导读] 数学教学要适应学生自身的能力

        王靖
        安徽省阜阳市清河路第一小学 安徽 阜阳 236000
        摘要:数学教学要适应学生自身的能力,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促使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探索如何实现数学概念的性质、规律以及概念内在性质的联动作用,从而让学生能够对各种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加以体现。同时,这个过程也是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教学、创新策略
引言:
        创新概念教学,需要教师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的学习,同时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更新,将数学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简单化,让学生更为容易的接受、理解,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入简出。同时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的更新对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整体数学素质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能一味的运用模版化的教学形式,这样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对数学课程的怠倦感,也会致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一直在机械的重复中渐渐退化,无法形成自己特有独到的教学风格,让课程教学处在低质量的状态之中,不能切实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抽象概念。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问题分析
        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课程教学的实施产生了较大的阻碍,数学概念如何细化、如何分析,让学生对数学概念充分理解是小学高级数学教学的重点。
        首先,部分教师习惯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以自身过往的经验作为参考,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及时得到尊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久而久之自然对数学概念的学习产生了疲惫感。如今,现代概念教学的优点也在逐渐完善,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新概念教学在学生学习中有着显著作用,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小学高年级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
        其次,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质、涵养还需要提升。新课改的目标要求是要全面的培育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但是从目前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虽然教师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因为对新概念教学方法的理解不到位,导致新概念教学方法应用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还有部分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虽然能够深入讲解数学概念的性质,但只是刻板的讲授,没有将书本的知识立体化,实质性的创新几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
        最后,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不仅是跟教师的能力水平相关,还跟此种教学模式是否与学生实际相适应有关。概念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之间,还要累积相关的教学实践经验,深入了解学生每个学习阶段的情况,及时进行意见反馈,帮助学生解决好基本的课业难题,为接下来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运用追问,将数学概念进行梳理。
        教师应当创新数学概念教学的形式,针对当前的教育方针,对所要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做一个清晰的规划,把概念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有效追问,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

例如,教师在讲解“加法和乘法交换律”的数学概念时,可以在ppt上展示出这两个交换律的概念,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他们的理解,之后追问学生对“交换”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交换律概念的直观印象,最后带领学生总结交换的规律,在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有了自己的理解后,再带领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实际的实例操作,循序渐进的开展对学生的概念教学。
        (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初步的学习能力,但是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并不高。所以,教师
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导向,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不能存有只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视而不见的现象。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主,在概念教学中融入富有活力的思考元素。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相关数学概念的时候,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真在哪儿?假在哪儿?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等,学生在自由讨论、分享后,师生再共同进行梳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才更深入。
        (三)敢于质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概念教学可围绕概念让学生质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质疑,教师应当予以重视。学生能够提出质疑,这就说明了学生对于概念本身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无法融会贯通。教师要及时把握学生思考的过程,解决学生的疑惑之处,打开他们的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批判性的审视概念,在质疑、审视、辨析中对概念的理解越来越清晰。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的创新实践
        (一)通过实际操作,使概念具体化。
        数学课程教育工作者深知,数学概念往往具有抽象化的特点,小学生理解事物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逐步深入了解。即对事物的直观感受就是小学生思维的共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操作,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从而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更为容易地了解。在整体构思和逻辑分析中加强深度研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例如,在“三角形面积”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利用纸板或者其他折叠工具让学生亲手在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中感受变中的不变,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为学生学习其它同类型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使概念形象化
        信息化技术发展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最重要的一个优点是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实景演绎,为学生创设出与内容相关的形象化场景,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实现对数学的概念的正确把握。小学高年级学生虽初步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但还需运用信息化技术把数学概念化为具体而灵活多样的动画形式,辅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结束语: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建设具有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需要教育工作者持续不断地研究概念教学的实践成效,深入研究概念,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创新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共同克服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恩荣,胡燕.有效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9(12):78-79.
[2]方嵘.以深度学习为基,让概念教学“开花”[J].小学教学研究,2018,(08).
[3]李献军.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数学概念教学[J]..湖南教育·C版,2019(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