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周明
[导读] 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是我国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周明
        钟山区汪家寨镇西山小学
         摘要: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是我国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改善当前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需要加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下面文章对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在新时期,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工作。具备探究能力的小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数学课堂,掌握学习数学的策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快速成长,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到数学课堂,从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设计多样化、层次性的教学内容,给每个小学生创造探究的条件和机会,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低年级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低年级数学教学效果。
         1有效性教学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要求
         要想在有效教学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创新,教学工作者就必须要了解有效教学课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才能够立足于这些要求之上制定有效的措施,为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更新教学理念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第一,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最终的教学效果。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理念就要求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和实践中来,以此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认知和学习。在有效教学背景下,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主动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前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所以教学工作者要充分了解有效教学背景下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第二,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实践。数学知识是一门工具性、生活性的学科。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运用和实践数学知识,这是有效教学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所以教学工作者要充分地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实践,这是有效教学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从进一步凸显出数学的工具性,培养学生有效教学。
         2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2.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的,他们在课堂上有意注意一般持续在10~15分钟左右。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有些数学内容枯燥无味,时间一长,学生课上感到疲倦,容易分散注意力,学习效率下降。这时就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刺激学生,给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一个小小的魔术、一个小小的游戏、一段有趣的视频……都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年龄小、好动,容易分散注意力。这时利用多媒体的触摸功能,在课堂活动中制作一些小魔术、小游戏来调节,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转移到学习上。如在教学《1~5的认识》一课时,因一年级的小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对特定的图像事物感兴趣,但他们年龄小,抽象思维还没有得到具体的发展,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说数字1~5,他们是很难接受的。根据新入学的学生喜爱看小视频的特点。教师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有关数字内容的动画片,如《数字歌》《蓝猫学数学》等,再从动画片中截取与数字1、2、3、4、5有关的部分,并制作成课件,上课时给孩子们播放。通过生动、形象、有趣的课件演示,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感到枯燥,学习兴趣很高,让他们感觉是在看动画片,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很快就能认识1、2、3、4、5各数。


         2.2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利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灵活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丰富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合适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兴趣指引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并牢牢记住知识点。例如,在进行《观察物体》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在桌子上摆放一个简单的物体,比如粉笔盒。然后,教师指定几个学生一起观察粉笔盒的前面、后面、侧面,并询问他们看到了什么,多换几批学生,让更多学生都有机会去观察物体。接着,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铅笔盒的照片,让学生判断是在哪个角度拍摄的。此时,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教授学生新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利用照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这个方法在学习其他知识点时也同样适用。教师可以利用照片、视频等激发小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调动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并且在学习新知识点的基础上,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3进行长期的应用题练习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应用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信息整合能力、计算能力等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主要过程。学生通过长期的科学的练习,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才能正确解答应用题,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教师应依据班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开展长期的应用题计算练习活动,每天挤出10分钟的时间进行应用题的练习,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题分析能力。在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所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在应用中,不仅提升应用题的分析能力,还能达到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的效果。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教师更要突出教学重点,根据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对应用题的分析能力,并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为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4微课教学,养成良好探究习惯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微课教学改变了小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给小学生带来更多新鲜的数学学习体验,将数学知识向数字化转换,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小学生展示微课导学案,让小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指导进行预习,这样可以避免小学生走弯路,学习数学知识更加有动力。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他们不再依赖教师,而是尝试着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解时给小学生展示微课视频,将教学重难点、易考点、易错点、解题技巧等制作成微课,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观看学习,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微课视频可以随时停止、快进、后退,便于小学生扎实数学基础。小学生观看后要利用数学知识去解答问题,增强了小学生探究的欲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后将微课视频发送到学习平台上,促使低年级小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巩固,锻炼小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相关教学工作者必须要通过营造有创意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加强微课、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等方式的应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丽红.探究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J].神州,2018(5):224.
         [2]林丽容.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前预习能力和习惯培养的探究[J].学苑教育,2018(20).
         [3]蒋艳娟.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J].信息周刊,2019(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