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兵
浙江省玉环市坎门第二中学,浙江 玉环 317602
摘要:数学是贯穿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教学科目,现阶段,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当前时期核心素养教育落实的重要要求,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但是在目前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中,还存在一些教学不足之处,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新时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探究现阶段教学开展中有效性现状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提升其教学质量。
关键字: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现状和对策
前言: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所达到的计划教学成果的程度,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质量的直接决定因素。在初中数学教学开展中,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但是在新课标落实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深入的过程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中有效性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我国数学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
第一,教学氛围构建不足。在核心素养教育开展中,教学氛围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必然途径。但是在目前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中,部分教师还存在着教学氛围构建不足的现实问题,导致课堂教学开展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因此导致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下降。
第二,教学活动设计不足。在新时期的教学工作开展中,必须通过教学活动的融入,来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进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目前阶段,还存在着教学活动设计缺乏的现实情况,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与此同时,由于教学活动设计的不足,也导致了对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受到了严重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被动性的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影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
第三,教学方法不够科学。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只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应用,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热情,进而实现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而在目前阶段部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沿用着传统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方法革新不足,对于现代化教学设备应用不足,就导致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导致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下降。
第四,教学评价设计不足。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检验,给予自身教学方案设计指导的重要流程。但是在目前核心素养教育要求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价设计过于单一的问题暴露出来,只注重对学生数学成绩的考核而忽视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情况的检验。
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对策
(一)突出主体地位
现在的教学正在大力提倡“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同时还强调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核心理念,故数学教师在问题设计中需考虑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关键。
具体来讲,数学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主要起到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的作用,而学生会在问题的探索中发现一系列新的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将这些问题予以解决,然后通过这些得到解决的问题去总结相应的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所呈现的数学知识是呈螺旋上升的。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以借由问题设计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探讨,在强调“教”的同时,也对“学”予以关注,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自由、轻松地通过问题探讨进行学习,而不用等教师将知识送到面前来。另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以将问题交给学生来自行探索,或让学生自己借由已知知识和通过资料的查阅来解决问题,或让学生三五人一起对问题进行研究,而教师只需要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即可。
(二)合理分组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探究,共同合作学习。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分组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而且教师必须慎重进行,避免出现负面影响,一定要全面到考虑班级里面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按照平常学生的数学成绩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维度。
例如学习成绩第1~10名是一个纬度,11~20名是一个纬度,以此类推。将第1名到第10名的学生首先各自分到一个学习小组中,即小组1~10,接着再分配第11名到第20名的学生,分配的方法是将第11名分配到第10小组里面,第12名分配到第9小组里面,第13名分配到第8小组里面……第20名分配到第1小组里面,教师可以按照班级里面人数的具体情况进行划分。按照该分法进行学生分组,可以确保每组学生的学习水平都处在大约相同的位置,并且保证一个学习小组中包含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有利于实施“学讲计划”,为后续的学习小组的竞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借助实践类活动
数学作为应用型较强的学科,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这对目前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老师要积极的提升学生借助数学专业知识来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的做好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积极的带领学生完成独立自主的探究学习,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例如,在学习关于轴对称相关内容的时候,我可以积极的引领学生进行折纸实践,安排学生提前准备好一张A4纸做好对折,然后在纸张上勾画出“9”字,随后让学生打开这个折纸,引领学生观察数字的位置,以及思考存在哪些关联性。学生会积极进行分析和回答,这两个数字9处于完全重合的状态,当展开以后他们各自到对折线的距离也一样。这个时候我再引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总的来看,我通过引导学生实践、观察、思考后再得出数学的概念结论,能够更好的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而且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问题等,学生学习的效率会大幅提升,而且效率也将有保障,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也会进一步的激发。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教学时代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学生放于主导位置上,不断在教学有效性的课堂开展中革新,积极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掌握知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更是要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卜长松.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