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赏识教育的小学体育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包海丹
[导读] 为有效迎合新课改的政策形式,教师应对学生采取赏识教育,

        包海丹
        温州市滨江外国语小学  325000
        摘要:为有效迎合新课改的政策形式,教师应对学生采取赏识教育,尤其是在小学体育课中更应如此,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鼓励,在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在精神和心理层面都得到肯定,焕发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光彩,进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体育教学;教学探究
        赏识教育就是所谓的欣赏教育,欣赏每个学生身上不同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使得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优点与爱好,健康茁壮的成长。需要注意的是,所谓赏识并不等同于盲目吹捧,赏识的基础是对于优势、良好的爱好加以有效引导,对于不足之处则需要教师提出更改的建议,帮助学生进行改正。这样一来,对于学生来说不光光是一个完善不足的良好机会,更是一个使自己得到有效成长的契机。因此教师需要把控好赏识与吹捧之间的度,帮助学生更良好的发展,为学生营造良好又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全面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整堂课的完全领导者,体育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课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引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但这仅仅是教师的部分职能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进本情况进行了解,建立与学生的友谊,了解学生的个人偏好等,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课程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进行体育课程中比较典型的跳跳绳和踢毽子的游戏时,比较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可以促进教学进度的顺利推行。与比较传统的教学形式有所不同,教师的课堂意识应由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转换成以学生为主的形式,将原有的固化思维进行有效转化,以学生的思维作为课程设立的出发点,将师生之间的隔阂除去,从更加实际、更加客观的角度增强对学生的了解此,然后再开展教学任务。
        二、挖掘学生长处,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对于一些还没有形成完整价值观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瞥一笑深皆刻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自尊心,学生十分在意教师对于自己的喜好程度,由此可见,在进行体育课堂授课过程中,亟需教师对于学生进行鼓舞,通过对于学生行为的不断肯定与认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同学生的身体差异有所不同,因此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堂授课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的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鼓励,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针对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进行改善,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重视备课环节,运用分组教学
        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备课的基础,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结合实际的学生情况,施展赏识性教育。


        例如,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的形式,以小组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于运动技巧的掌握,在小组的同学间进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体育课程的相关知识,锻炼学生对于团队合作的思维以及沟通交谈的技能,保证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分小组的形式进行体育技巧的演示,同时缩小授课范围,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到学生对于技巧的掌握程度,进而因材施教,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欣赏教育,同时增强体育课程的授课效率。
        四、注重课堂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进行课程目标设定之后,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反响,及时观察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极易出现得问题并进行跟进。
        例如,对排球活动的演示中,教师对于排球的垫球技巧进行展示之后,要求学生进行在自主练习的过程中,一学生因用力不当而将球击出了活动区,这时当球落在离球比较近的学生身边时,该学生热心的将球捡回并递给了击球同学,这时教师目睹了该现象的发生,对于捡球学生进行了表扬。由此可见,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行为进行细心的观察,就比较容易发现学生的一些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这样的欣赏式教育,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五、丰富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为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延伸,课堂外的活动同时也是组成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在进行活动时,体育老师应积极采取欣赏式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参与意愿。
        例如,在进行排球部分学习的时候,一些对于排球比较热爱的学生也会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练习、更有甚者会举办一些小型的比赛,来吸引更多的排球兴趣爱好者,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增加了对于排球练习的热情,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其中。通过欣赏式的教育方式,将体育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样,既提升了教学效率,又增加了学生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结束语:
        新课改的到来,带来了教育改革的同时,也给教师与学生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更改原有的、固化的教学思维,从多种角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项的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欣赏式的教学思维运用到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同时,又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赏识意识的增强,就目前结果来看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参考文献:
        [1]艾启丽.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师博览,2021(06):89-90.
[2]齐丹.刍议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07):97.
        [3]蔡汉森.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