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效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张晓萍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更新,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各种创新型教学形式呼之欲出
         张晓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小学213177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更新,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各种创新型教学形式呼之欲出。在知行合一思想指导下,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效,与当下先进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使学生所学知识与思想行为保持一致,使学生初步形成争取的人生价值观。如何利用知行合一思想指导下的教育理念,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无疑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所要沉思的问题。
         关键词:知行合一;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前言:
         优质课堂教学需摒弃以往陈旧式的教育模式,教师要善于思考,对原有设计教学内容予以创新,根据学生内心的认知规律、个性特点及生活经验,创设符合学生学情的学习情境,以此让其对学习产生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基准,借助师生开放互动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吸纳新知的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长久以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一直是课堂教学主旨,学生是否对语文教学充满兴趣,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情景教学方式是近年语文教学常用教学形式,教师应以依据教材为基础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所设情境之中,以此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点燃语文学习热情。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在讲授《小马过河》一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丰富的图片,对本文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们投放小松鼠、老牛、小马妈妈及小马图片,然后将学生带入文中情境。教师问“小马真是想不出太好的办法了,我可真替他着急,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一点的主意,让小马知道这河水到底有多深呐。”有的同学回答“可以捡一个木棍,去探一探河水有多深”“它可以伸脚去试一试啊”“看老牛呀!老牛过河时水到他身体哪个部位,小马跟老牛比一比不就知道了吗?”学生通过此轮问答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只听别人讲,而是要自己动脑敢于尝试,只有自己亲自实践才能从中获取真知。待学生们回答完以后,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这一环节教师运用“知行合一”思想,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借助情景教学方式将学生顺利引进其中,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参与热情之火,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在潜移默化中将所讲述的道理传递给学生,进而使课堂教学成效显著增进。
二、丰富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成效
小学生个性特点就是活泼爱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倘若教师在授课时加以刻板木讷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无法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成效欠佳。故而,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天性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增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我是小小演说家”“识字认字我最行”“有国才有家”等主题专项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此类专项活动之中,继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成效得以提升。例如,在讲授《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时,教师带领学生反复品读文章以后,使学生知道认识目光短浅、眼界狭隘,自身了解掌握的事物就会局限于井口大的天。

待学完本课后,教师可以围绕这则故事抛出一个问题,教师说“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如果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会怎样呢?”就在学生引发集体思考契机,教师课设置“续讲《坐井观天》之青蛙出来以后的故事竞赛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对青蛙跳出井口后所发故事编排进行编排,并在下节语文开展此项教学活动。学生在此次故事竞赛活动中,对现有《坐井观天》故事予以拓展,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与联想,为学生今后写作练习铺砖搭桥。在知行合一思想下,此种教学形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又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需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而不应将目光仅停留在一点,避免在生活中以点带面认知事物。
三、借助信息技术,延长学生注意力
正如上面刚刚所讲,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倘若仅依靠单一教学方法,无法让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投入较长的时间注意力,致使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达成预期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变化,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式,深受广大语文教师喜爱。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可以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注意力时间得以延长。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后,可以使原本味同嚼蜡的教材内容赋予生机,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紧紧抓住学生课堂注意力,重新点燃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例如,在讲授《匆匆》一课时,教师在上课前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正在运行大钟表,伴随哒哒哒的运行声,使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的在钟表上。此时,教师说“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静静聆听时间的声音。”当教师让学生睁开眼睛提出问题:“我们刚才大概沉默了多久?”学生回答“一分钟左右。”教师又问“我们能找回刚才那一分钟吗?”学生回答“不能”,教师问“同学们能估算出自己已经走过多少个春秋呢?在你们走过的这些时间里,又都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呢?是否还能重来?”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了思考,这时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把学生代入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中。教师在“知行合一”思想指导下,借助多媒体所展现的钟表,激发学生对“时间流逝”的好奇心,并从中懂得“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道理,使学生无论在思想认知中,还是在身体力行中都应珍惜时间,切勿让时间从身边偷偷溜走。长此以往,学生在知行合一教育思想引导下,成长为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结语:
         总而言之,在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去探究未知,突显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转变单一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现的平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延长学生注意力。在教学实践中点燃学生对学习热情,为构建优质化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洁.语文教学应做到“知”“行”合一[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0):22-23.
         [2]姜小娟.小学语文课堂中“知行合一”理念的实践应用探究[J].读写算,2020(19):131.
         [3]贾佳.生活处处有语文——小学语文教学“知行合一”的几种途径[J].教育革新,2015(0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