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媛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前卫镇赵官小学 云南 玉溪652600
【摘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优秀文化的作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古诗词整是集合了意境、画面、韵律等,小学阶段古诗词属于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教师要合理利用古诗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详细给学生讲解古诗词,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精髓,潜移默化的对其进行审美启蒙教育,使其深刻体会诗词歌赋之美。基于此,本文立足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培养现状就审美教育提出几点看法,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现状;审美教育
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古典文化最精髓的内容,学生学习古诗词有利于其获得审美快感,强化其对美的感悟,促进其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然而结合我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可知,部分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并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1]。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重点强化学生对古诗词中美学元素的关注,强化学生对古诗词优美意境、精炼语言的了解,提升其审美能力。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培养现状
1.1不注重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从狭义上分析,审美鉴赏指的是直接感知某一对象,对其进行审美评价和判断,简单来说就是评价这个东西的美或丑;而从广义上分析就是从深层次分析对审美对象的感受。从古诗词的学习分析,从结构上看比较工整属于表面上的评价,而体会诗人写这首诗的思维活动则是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审视,两者具有一定的差别[2]。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并为注重引导学生赏析和评价古诗词,也没有注重让学生针对古诗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都是不注重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表现,并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不利于学生日后发展。
1.2不注重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整个课堂上都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教学,但这一的方式限制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在学习中完全按照教师思路思考,并不利于其发展自身思维。虽然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灌输式教学模式得到一定改善,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教学中墨守成规,简单给学生解释了古诗词,笼统地表达了诗人蕴含的思想情感,之后让学生背诵就算是完成一篇古诗词的学习,很少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没有注重开发学生审美能力,因此审美教育效果不理想。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2.1反复诵读,体会古诗韵律美
可以说古诗词中包含的音节和韵是最能让人愉快的因素,由此可知古诗词是所有文学载体中音乐性最强的文章[3]。此外,古诗词还具有对仗和押韵美,人们朗读的时候朗朗上口,深刻体会到诗词中的音乐美,促进人们更好的将诗词和生活以及自然节奏的统一,使诗词和生活节奏以及人的情感形成互相影响的关系。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注意带领同学们反复诵读古诗词,在诵读中强化学生体会古诗词韵律美。之后再给同学们讲解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使其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其对古诗词音乐美的感受,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教学《长相思》一词为例,词人主要表达了作者羁旅怀乡之情,意境深长。
在教学中笔者先引导学生划出停顿节奏,之后反复诵读,体会诗歌韵律美。如此,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古诗词的了解,让其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从中获得独特的体验。
2.2逐字逐句分析,体会古诗意境美
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中收录的基本上都是极具画面感的古诗词,颇有诗中有画的意识,描绘了整首诗的内容,透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一幅色彩鲜明的画。虽然从表面上看古诗词比较简单,但这也是教学资源中比较丰富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逐字逐句给学生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4]。比如在教学《清明》这首诗时,从内容分析可知诗人给我们描绘了清明时节悲凉的氛围,学生可以直观看到游子在外遇雨的画面,笔者从“行人”“纷纷”“断魂”等逐字逐句的分析,学生深刻体会了作者表达的思乡以及思念亲人的感情。又比如在教学《小池》这首诗时,笔者从“小荷”“泉眼”“蜻蜓”等给学生分析,同学们仿佛置身于小池景象中,犹如亲眼看到荷叶上的蜻蜓一般。与之相关的古诗词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此类古诗词时要注意逐字逐句给学生分析,使学生深刻体会古诗词意境美,以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2.3整合资料,感受古诗精神美
诗人在创作时容易受到志向、情感、经历等因素影响。若在教学中教师结合诗人的性格、生平事迹给学生分析古诗词,学生更容易体会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学生更容易体会诗人的精神情感。因此,笔者在古诗词教学中整合了作者的相关资料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更容易进入到情感中,加强其对古诗词的了解,提高其审美能力。以教学《游子吟》这首诗为例,笔者整合了作者生平事迹的资料,让同学们了解到当时诗人仕途失意,体会世态炎凉后越发觉得亲情之可贵[5]。从诗歌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写自己临行前母亲缝衣的情景,歌颂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眷恋和无限感激。为此,笔者让同学们联想自己的成长过程,将自身经历与诗词呼应,进一步强化学生体会母爱之伟大,体会古诗精神美。
结束语
综上,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起点,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丰富自身情感认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使其更好的发现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精神美,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忠阿, 田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0(1):163-163.
[2]武俊兰.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启迪与智慧:中, 2020(5):36-37.
[3]苏志恒.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5(17):84.
[4]张志华.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教育[J]. 天津教育, 2020(1):173-174.
[5]郭晓婷.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考试周刊, 2020(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