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璇
大连市普兰店区新城小学 辽宁 大连 116200
摘要:本文以文化品格为出发点,以跨文化的视角阐述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塑造文化品格的必要性。外语的学习是文化的学习,学习外语应以立德树人为主题,教会学生认识外国优秀文化,结合本国优秀文化,实现语言背后价值观的中西合璧。以文化品格为主线培养出的外语人才才会面向世界,懂得借鉴他国优秀文化,推及本土优秀文化,辩证应用英语这一工具,积极推进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核心素养,文化品格已走入我们的校园和教育。
关键词:文化品格;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引言:在全球化日益加紧的趋势下下,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语言文化的内涵理解,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在的认知感触,为将来形成深度理解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文化品格指对文化的理解辨析与认同,是学生走向全球化的价值趋向基石。英语的教学应该抓住文化品格的入手关键。
一、让学生学会接受新的文化,学会尊重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民族日积月累的精神面貌,具有差异性、多元化的特性。小学英语的学习除了日常对话的表面文字之外,应该让学生懂得他国文化与我国生活习性、习惯的差异,鼓励他们找出文化的差异性,接受的自我文化缺失的部分,认同自我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学习英语中体会到不同的文化,利用探索的求知欲、新鲜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一方面对自我民族的文化有了深刻的文化对比之下的理解,又接触了新文化的刷新,为未来创新型思维的拓展方面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2《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Story time”时,老师引导学生围绕“The different character of catering culture”思考发言,学生会饶有兴致地接触到除了本国饮食习惯之外的他国美食文化。又比如带领学生从该文中“How do I understand salad?”着手去思考异国人群对自己食物的理解。这种理解英语饮食文化背景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初步懂得了以包容的心态追本溯源、认知世界不同的文化。
二、课堂教育以和互动为主,为塑建小学生的英语品格提供认知机会
传统的教学,以老师主动占主位,学生被动接受为辅,以考试结果为准。势必课堂气氛压抑,遏制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小学生性格天真,求知欲、探索欲强,其学习过程应顺其天性,顺势引导,引发他们积极发言、思考。
英语作为外来语言,其文化的新颖性更是要求授课不得采取传统教授手法。否则学生难以习得英语的文化素质、文化品格,最终以高分了了收场。而英语的文化品格在掌握该门语言、日后走向社会走向国际中举足轻重。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Unit 4中的Let’s learn部分,除了练习对话之外,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在点餐时,勇敢表达自己喜欢吃得食物。因为我国传统的教育中,父母喜欢代劳决定孩子的生活,孩子应该通过该篇课文了解到自己有自主决定选择食物的权利。甚者鼓励、建议学生在点餐时模拟英语的表达方式,如此,学生一方面面临父母的权威勇于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应用了英语,这对学生的独立意识、学以致用的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英语的文化品格在突破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突破了自我,学会表达自我,从而更加自信。
三、在学效开展英语背景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品格
纵观所有的小学英语教材,其中的对话内容都包含众多的礼貌用于如,please(请)、thanks(谢谢)、May I …?(我可以……吗?)。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含蓄内敛自我的肢体语言(作揖、躬身)、谦语,尤其时言语上的礼貌局限于过于自谦,甚至在互动上仅限于客套、羞于表达真实的想法。在当今世界中西文化日益交融的前提下,学会应用英语式样的礼貌应答,则会顺应世界的发展趋势,提升个人的人文素质,在世界的舞台上让实现自我以适应世界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除了背诵模拟课本的对话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多和身边的人说:请、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以突破传统文化教育下塑造的自我。这写最基本的礼貌沟通用语是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基础,是未来了工作中、生活中人际交往中合作精神的体现之一。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举办西方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的模拟作业,如鼓励学生以西方学生的身份,以这些节日为主题做手抄报、写小作文等,让学生理解英语背景下的人们的节日日常,老师还可以借此机会启发孩子准备中国节日的活动作业,让孩子学好中国文化的同时,可以在与西方文化的对比下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品格。
结束语:
英语表面呈现的是语言、是教材,背后隐藏的是文化。小学生在模拟对话、应答试卷之余应该了解背后文化的含义,塑造初步的英语文化品格,为高阶英语学习打下基础。而这个英语受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成人的引导。除了英语教材的教授,教育工作者应该引领小学生认识、接受异国文化,尝试互换角色体验西方节日,并对比中国节日,认识到文化的差异性,辨认、保留优秀的文化品格。应让文化品格渗透到小学英语教育中,使之成为英语教育,异国文化教育的营养剂。
参考文献:
[1]胡宝珠.文化品格: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营养剂”[J].小学教学参考,2019(36):73-74.
[2]张凌霄.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1(05):83-84.
[3]隋文娟.核心素养在英语课堂教学的渗透初探[J].校园英语,2021(0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