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陈妹
[导读]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是重要一部分。
        陈妹
        厦门市同安实验中学,福建 厦门  361100
        摘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是重要一部分。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依照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改变阅读文本解读的方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推动其英语学习,增强创新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  阅读文本  解读策略
        引言
        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并从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汲取文化营养,促进多元思维,塑造良好品格,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确保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因此,现阶段的英语学习并非单纯的语言与技能的学习,还需要针对核心素养展开培养。教师应当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推进阅读教学,探究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王蔷教授指出,“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基于语篇内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但现实的英语教学不重视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仅停留于文本表层内容信息的理解,对文本没进行深度解读,忽略挖掘文本的背景、作者意图、文化价值等,缺乏激发学生思维品质的学习活动。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呈“碎片化”状态,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文本解读的策略
        文本解读要和语言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解读文本的重点是感悟作者所描述的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以及在特定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方式,感受文本中的逻辑性、思想性和情感性。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科学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充分体现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统一。本人以人教版英语必修四Unit2 Working the land中Reading部分A Pioneer For All People的阅读教学为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究对阅读文本进行多元、深层解读的策略。
        1.从“语言能力”解读文本
        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写、看等方式来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语言能力的培养,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
        首先,把握文本主题、体裁和主旨大意。本篇阅读文本是人物传记,属于记叙文的范畴,主要介绍中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生平和他的杂交水稻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贡献。根据阅读文本标题A Pioneer For All People以及图片,教师可以设问:Who is the pioneer? What’s the meaning of “for” ? 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再通过关键词、段落主题句获取更多重要信息,从而完成Comprehending练习中Exercise 1有关袁隆平人物简历表的填写。
        其次,领悟作者观点态度及其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取向。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与文本主旨相关联,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作者使用词汇的褒贬性去判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本篇阅读文本中,通过“Thanks to his research, the UN has more tools in the battle to rid the world of hunger.” “One dream is not always enough, especially for a person who loves and cares for his people.” 等评价性的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推断作者对袁隆平满怀敬佩的态度。
        最后,感受语言表达魅力。不同的语篇类型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只有深入地解读和剖析文本,才能领略到这类阅读文本之美。

阅读文本第一段中描述袁隆平外貌的句子“Indeed, his sunburnt face and arms and his slim, strong body are just like those of millions of Chinese farmers, for whom he has struggled for the past five decades.”,其中sunburnt, slim和strong这三个首字母相同的词传神地描述出了这个田间科学家的特征。第二段末尾“Thanks to his research, the UN has more tools in the battle to rid the world of hunger.” 将战胜饥饿比喻为一场战斗,句子前面的联合国和后面的世界说明这场战斗规模之大,任务之艰巨,也衬托出袁隆平贡献之大,同时呼应标题all people。
        2.从“文化意识”解读文本
        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学生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语言离不开文化,每篇文本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符号。教师要在文本解读中努力寻找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力,发展其文化品格。
        本篇文本教师通过几个问题的设问,引发学生对袁隆平品格方面的深入思考。
        Why did Yuan Longping want to increase the rice output when he was young?
        Is Yuan Longping more of a scientist or more of a farmer?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ain reason for his success?
        学生在思考、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一个谦逊上进,雄心壮志,吃苦耐劳,潜心钻研,博爱无私,淡泊名利的伟大科学家的形象自然而然在浮现在其脑海中,学生的文化意识得到了很好的熏陶与培养。
        3.从“思维品质”解读文本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水平和特点。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任务中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能分类信息,推理逻辑关系,能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
    英语阅读常见的几种策略有略读把握主旨大意,细致寻读理清脉络,推理判断把握内涵,赏析语言学以致用,尤其是推理判断和赏析语言,合理的设问有助于启发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教师根据本篇文章里一句话“Indeed, he believes that a person with too much money has more rather than fewer troubles.”对学生进行设问: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hy? 借此让学生展开讨论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名与利。
        三、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从核心素养层面入手,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依托相关的活动和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和处理信息,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信息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英语教学中,本人将会在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文本的主题的意义,文本体裁,篇章结构,文本语言,写作手法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继续努力,加以实践,实现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的真正融合。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
        [2] 梅德明,王蔷主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 邵惠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效能提升实践[J].名师在线,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