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霞 董鹏 高连丽
济南市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省济南市 251400
毕淑敏老师的《我很重要》里有这样一段文字:“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很重要。我对自己小声说。我还不习惯嘹亮地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当我看到这段文字,我的心忽的一疼,这正是我们学生现状的描述。我们的学生: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带着不甘,带着迷茫,带着很大的不情愿踏入了职专的大门。因为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她们被忽视了太久,甚至到了她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地步。与这样一群孩子多年的相处,慢慢摸索出了一点规律:改变一个孩子,没有那么容易,在日常的管理中,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并在活动中挖掘她们未知的潜能,才会慢慢让她们喜欢自己,并接纳自己,进而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引领成长。
一、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是改变一个孩子的基石
每一届学生里总有几名孩子会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从入学到毕业单独的聊,公开的谈,借助家长,黑脸白脸,文的武的,软的硬的,各种各样的方法都试过之后,还是会时不时给班里带来“惊喜”。因为孩子内在心理结构的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反调节能力,而一次教育的效果,哪怕孩子当时痛哭流涕,那也很可能只是一次表层的调节而已。正如我们拉橡皮筋,它有弹性度,每一次拉它都是一次表层的改变,一旦松手,又会回归到它原始的情况。孩子的这个心理事实就决定了要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但如果能帮助他正确的认识自己,进而激起他对自己的成长的需要,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他是班里四棵葱花之一。早操迟到他说起不来,上课睡觉他说晚上没有睡好,和别人打架他说看人家不顺眼……文的说教,武的动粗都有过,但一直没有大的改变。对他重新认识,是班里一名女生阑尾炎犯了,他二话不说,背起来从四楼一直小跑到学校门口送上女生家长的车。当时,班里同学都在场,他是第一个冲上去的学生,之前一直表现不错的学生一部分处于漠然观望状态,一部分着急但不知所措,而他是反应最快的一个。他的表现,让我对于学生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听话的孩子,是老师们都喜欢的,因为给老师的工作减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不听话的孩子,是老师们都不喜欢的,因为总给班级的管理增添麻烦,但是在是非面前,往往那些不按常理出牌,不听话的孩子会带给老师惊喜。
借着那次机会,我在班里大力表扬了他的助人为乐,并单独对他表示感谢。因为若不是他,那么背学生去见家长的就是我。因为我的感谢,他愣了很久。过后,他主动找我,想和我聊聊。在谈话中我知道,他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姐姐,已经大学毕业并找到了不错的工作,父亲和母亲一直拿他和他的姐姐相比,对比的结果就是对他进行一次次否定,否定的结果就是父母所担心的那样:他没有考上高中,被迫进了中职学校,刚开始入校他还是延续之前的习惯,习惯我行我素,习惯特立独行。他说,背同学下楼是他的本能,因为他看见同学疼的那个样子,他很心疼。其实,这就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就像一只只小刺猬,用满身的刺保护着善良、质朴、敏感的内心。有时,他们浑身是刺,扎你没商量;有时,他们惶恐脆弱,让你分分钟掉泪。那次谈话告诉他: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让他人羡慕的闪光点,也有自己嫌弃厌恶的不足,但是它们都是自我的一部分。我告诉他,我小的时候也不是父母最喜欢的孩子,我上学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不认识我,现在我生活的很幸福,而这些都源自于我对自己的不放弃,只要他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足,就会有进步。在那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表现都是积极向上的。中间也会有一些小插曲,当然,我会选择忽略。他真正的改变是在学校组织的篮球比赛中。在学校每学期一次的活动周中,我们班四名男生和另一班的三名同学组队拿到了篮球比赛的冠军。他们全力拼搏,积极配合,那个孩子脚扭伤都没有下赛场,中场休息喷点药水,就立马跑进篮球场地。他们拿到冠军奖杯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眼里的激动和对自己的认可。
二、活动中挖掘未知的潜能,是孩子建立自信的基石
认识自我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学生要学会接纳各种各样的自己。“自我接纳”是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特征持有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美国心理治疗大师维琴尼亚·萨提亚在《我是我自己》中这样描述:我就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完全地像我。某些人可能会有些许相似之处,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和我完全相同。我的一切都真真实实地属于我。因为,都是我自己的选择。
班里有个“胖”姑娘,因为肉肉多,特别自卑,和老师同学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当然学校或班里组织的活动也是只甘心当一名看客。入学后一直没有找到机会,直到学校活动周组织跳大绳比赛。比赛对于跳绳的同学是考验,需要耐力、体力和配合,对于摇绳的同学更是一种考验。集体跳摇的低,不能保证所有的同学一次跳过,摇的高跳的个数肯定少;8字跳摇的快,绊倒了要重新跳,摇的慢,跳的次数肯定少……思虑再三,班里同学一致选举让她和另一名同学负责摇绳。她单独找我,想推辞,我告诉她:上了赛场,没有人会在意你的体型、长相,同学们看的只是你的表现。上场以后,她和另一名同学默契合作,每一次都是稳、准、快,摇无虚绳。在全体参赛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获得了跳绳比赛的冠军。那个孩子拿到金牌的那一刻,眼里含满泪水。之后,那个孩子最明显的改变就是爱笑了,虽然是羞赧的,但却是最美的。
后来,我又和那个孩子谈了几次。我告诉她:悦纳自我,不仅仅是简单的接受,而是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情去接纳自己。第一,停止与自己对立。停止与自己对立是指停止对自己的不满和批判。不论自认为有多少不足,如胖、反应慢等,或是做了什么自认为不合适的事情,从现在起,都停止对自己的挑剔和责备。要学会站在自己这一边,维护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第二,停止苛求自己。具体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就是允许自己犯错误,但在犯错误后,首先要及时做出补偿,弥补自己的错误造成的损失。其次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论做错了什么,我选择从中吸取教训,同样的错误不会再犯第二次。第三,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绝大多数人从小就受到种种有条件的关注,或者严格的管束,致使他们以为只有具备某种条件,如:漂亮的外表、优秀的学习成绩、过人的专长等等,才获得被自己和他人接纳的资格。于是,很多人因此背上了自卑的包袱。由于曾经被挑剔,也就逐渐习惯于用挑剔的目光看待自己,越看越觉得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学习做自己的朋友,站在自己这一边,接受并且关心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第四,以积极和正确态度和方法对待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如果能正视并且接纳自己的弱点,那么,弱点也是有意义的。首先,它让我们懂得自己的局限性,使我们不至于狂妄自大,并且使我们懂得尊重有相应长处的人;其次,能正视自己的弱点,不把时间花在自责和沮丧上,集中精力去发掘自己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 第五,学会发挥自己自己优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有自己的缺点,真正的成功是发挥出来自己的优点和优势,而不是弥补自己的缺点。
现在那个孩子是我的班长,是我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她的成长让我再次认识到,活动是学生认识自己优点的很好的契机,抓住契机让挖掘学生的潜能,是一个孩子建立自信的基石。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到:每个人都如同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这说明我们每个人内部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而激发这种潜能的关键是悦纳自我,即正确地认识并接纳自我。我们的学生缺少的正是对自己正确的认知和悦纳自我。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并在活动中挖掘她们未知的潜能,让她们喜欢自己,接纳自己,进而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引领成长。
参考文献:
1.【M】《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王建锋 袁玉奎。
2.【M】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1977)
3.【M】毕淑敏《我很重要》,中职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