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3期   作者:陈莹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受到重视。

        陈莹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茄子河小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受到重视。评判学生的成才标准除了基础学科知识是否扎实之外,更多考量的是这个学生的德育水平,以及他是不是一个健康向上的人。对此,教师一定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做一个懂法、知法、守法的人。随着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也要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从本质也就是教学理念上就产生一系列的革新。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需要结合多媒体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学习,多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在课堂上也需要创新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评判学生的成才标准除了基础学科知识是否扎实之外,更多考量的是这个学生的德育水平,以及他是不是一个健康向上的人。对此,教师一定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做一个懂法、知法、守法的人。随着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也要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从本质也就是教学理念上就产生一系列的革新。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需要结合多媒体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学习,多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在课堂上也需要创新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道德叙事法;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课程资源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们的生活存在密切关联,课程按照自我、家庭、学校、社区、国家和世界的顺序设计教学内容,遵循了小学生们的成长规律,紧密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带领学生展开认知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托教材丰富课程资源,通过教学资源的深度开发强化自己对学科的理解,扎实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1道德叙事法概念和内涵
        道德叙事法指的是教师通过一个故事作为教学主线,将课程内容贯穿到叙事之中,让故事结合课程内容,延伸故事内涵和意义,让学生通过故事学到课程知识,从而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道德叙事法重点在于讲述、叙述某一个事件或多个事件,这些事件需要和课程内容相关,叙事内容要与课程内容主题一致。道德叙事法是一种特殊且常见的教学方法,它超越传统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内涵。叙事的本质就是叙事者把信息传给他人的一种方式,因此道德叙事法的真正内涵就是教师通过真实事件或者故事的叙述,达到课程教学目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叙事的主体可以是过去发生的事件、正在发生的事件,或将来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可以是实际发生的,也可以是叙述者构想的。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叙事的内容,应该建立在课程内容之上,融入到课程知识之中,如此才能彰显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著名的哲学家麦金泰尔曾说:失去了美德故事,孩子们的言语和行动就会变成没有脚本而又渴望张嘴的口吃者。这足以说明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重要性。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注重道德叙事法的应用,充分挖掘道德叙事法在课程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和内涵,使其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利器,从而更好地推动课程发展。
        2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
        2.1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而言,开展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而不是单纯地完成课本上的知识传授。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出发,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教学场景,通过故事叙述的方式,使学生走入《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世界之中,进而感悟到课程的真谛。教师采用道德叙事法时,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发挥互联网教学的优势。

例如,教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安全记在心上”这一章节时,教师不仅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叙述使学生明白人身安全的重要性;更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学生感官的体验,使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了解事件内容。教师进行这一章节教学时,可以选取一个真实事件,展开教学。教师在事件叙述完之后,需要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这一事件的图片、相关视频等等,使学生对整个事件有一个具体的了解。然后由教师对学生提问,让学生们表述自己的所感所得,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事件的详细内容,更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从而使学生明白安全的重要性,禁止学生在楼梯打闹等不良行为。
        2.2叙事方法灵活变通,叙事内容完整深入
        道德叙事法讲究的是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叙事题材。对于叙述内容而言,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应该对叙事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完全挖掘事件和故事的重要内涵。知识来源于生活,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是建立在实际生活之上的。因此,教师选取叙事题材时,叙事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贴合,如此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例如,教师在讲“我爱我家”这一章时,选取的叙事内容一定要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并且要对叙事内容进行完整的讲述和总结,深入挖掘故事中的每一条重要含义。此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地震中的母爱》这一故事为叙事主体,向学生讲述母亲为了孩子而放弃自己生命的故事。教师在让学生完全感悟到母爱的伟大同时,还要对故事进一步剖析。让学生了解地震摧毁了家园,带走了人们的生命。从而使学生明白生命的脆弱、以及和平的重要性。教师通过这样的叙事方法,不仅达到了本章节的教学要求,更对内容进行了延伸,充分挖掘了叙事题材的内涵,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
        结语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发现和总结,发现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叙事法是一个具体、灵活、且有规律可循的教学方法。教师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时,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选择符合学生学情的叙事题材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爱君(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树屏镇东沟小学).运用道德叙事策略提升学生品德修养——略论小学道德与法治中“道德叙事法”运用策略[J].新课程,2020(13).
        [2]王晓明(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小学教育集团银苑校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初探[J].儿童大世界,2019(01).
        [3]于晓莹(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叙事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创新应用刍探[J].成才之路,2019(09).
        [4]唐敏(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柳路小学).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中),2019(06).
        [5]姜北光(山东省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教育叙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11).
        [6]赖兰珍(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实验小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02).
        [7]单海萍.浅谈如何提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20(3):46.
        [8]马荣增.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6):14.
        [9]许冬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率[J].中国新通信,2020(5):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