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华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城关第二小学 邮编:713500
摘要:在音乐课堂的节奏教学中,由于形式单调、方法简单、内容单一,学生容易出现体会不深、兴趣不浓的现象。对此,教师应从学生出发,综合生活经验,表现节奏;激发学生想象,创编节奏,让学生在别样的教学情境中感受音乐元素,走近音乐,爱上音乐。本文主要对节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进行探索研究,希望能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音乐课堂;生活经验;小学音乐;教学实践
引言
节奏是音乐的要素之一。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可以说是建立在对节奏的准确理解与把握之上的,但节奏又是音乐学习的一大难点。因此,教师要通过不同路径展开对音乐节奏表现和创编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难为易,去繁存简,提升节奏教学的活力。
一、综合生活经验,表现节奏。
(一)用语言表现节奏。
教师要将教学的实际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以直接的生活经验为支撑,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进而理解、掌握节奏知识。
1、听一听称呼节奏。
生活中,许多声音都是有一定节奏的,比如走路声。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人,可以根据脚步声判断人物,这便是节奏的魔力。运用生活中熟悉的声音来进行节奏课教学,这也是许多教师常用的方法。如通过模仿知了的叫声教学附点八分节奏,模拟按汽车喇叭的声音教学前十六分音符等。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一节奏 ,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也很容易就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这一方法也可迁移到日后的音乐学习中。
2、念一念趣味节奏。
运用沉浸体验式游戏教学远比按部就班的传授收效更加明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抓住低段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用沉浸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课堂变得活泼灵动。例如:教学歌曲《小鸡的-家》,教师在导入部分设置了到农场游玩(观看视频)的情境。学生听到了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在聆听后模拟各种动物的叫声。如牛( mou- ) ,鸭(ga ga) ,小鸡(血迹),母鸡(gegeda),公鸡(wowowo)等。学生惟妙惟肖的模仿表演使得单一的节奏变得生动形象,音乐课也由此充满了生气。
课堂的画面感、音乐感都能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其强烈的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从关注学生的需求出发,进行多手段、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将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更加形象多彩。
(二)用肢体表现节奏。
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节奏,就日常课堂中参与人数的不同,可用个体单一节奏和集体组合节奏两种形式来进行。
个体单一节奏表现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进行,最常见的有拍手、拍腿、拍肩、跺脚等。所以有“节奏即动作”之说。
跟着音乐走,随手“拍”,自然会有节奏感。例如:歌曲《小蜜蜂》中,第一、三乐句的节奏相同,可以用拍手的动作表现,第二乐句的节奏则需要用双手交替拍腿的动作来表现。根据乐句中节奏的特点,学生在音乐中进行自我表现,效果明显。在学生熟悉了音乐的节奏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成圆圈表现节奏,第一、三乐句的动作不变,当第二乐句出现时,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拍出节奏。个体表现节奏不需要达到完全一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节奏感。
二、营造生活化情境,感受音乐魅力。
目前很多音乐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小,对音乐的基础知识无激情,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音乐欣赏,而很少关注音乐理论知识,致使学生只是单纯听音乐,到底乐曲中表现出怎样的情境和感情以及什么样的思想内容,根本就不知所云。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打造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吻合的情境,让音乐节奏成为和学生实际生活互相连接的桥梁,真正让学生体味到音乐节奏的独特魅力,进而使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敏感程度得到提高,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节奏,并能从基本的节奏开始学习,从而更加深入理解一些抽象的音乐知识。
例如:在教给学生节拍等方面的辅助节奏内容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咯哒、咯哒、咯哒”的大声报告的母鸡,“呱呱呱、呱呱呱”不住声的鸭子,还有“轰隆、轰隆隆隆”快速前进的火车,以及“ 嗡嗡嗡”的蜜蜂等许多不同种类的声音,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种给学生设置的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引入课题,学生们兴味盎然,热情很高。然后对各种类型的节奏和节拍实施分析比较,学生通过这些熟知的生活内容入手,不停地训练自己对乐感的灵敏度,对学生理解节奏知识有很大帮助。
三、和其他学科紧密配合,拓展音乐思维。
一首音乐作品,无论歌词和乐曲中表现出来的快乐、悲伤、轻松流畅等感受,都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紧密相连。因而,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节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和其他学科相联系。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音乐课本内容,要在更开阔的空间中去学习音乐、理解音乐、研究音乐,进而让节奏教学以更广阔的天地展开,使学生能够灵活、机智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提高自己的音乐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游子吟》这首歌曲的时候,学生们对这首诗理解了,这是学生语文学科的内容,这样把语文和音乐学科内容联系起来。指导学生首先按照语文教学学习诗歌的方法对诗歌进行划分节奏,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心,报得/三春晖”,指出这是按照音乐中的“四四节拍”的节奏进行划分的,学生们也会非常直接地感受到歌曲的节奏特点,也加深了对音乐知识和语文知识的整合和理解,对音乐节奏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结语
总之,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学过程节奏教学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讨和研究,通过乐器辅助、多媒体创设音乐生活场景、多学科整合等方面进行深入改进,以找到更加适合学生实际的新的方法,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音乐知识,而且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郑莉.小学音乐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张颖.小学音乐课堂节奏教学探究[J].多彩课堂,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