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3期   作者: 李小卫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针

        李小卫
        浙江省嘉兴市桐石门路学校3145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针。而小学体育课程是我国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将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可以借助小学体育的优势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本文基于此,通过对目前小学体育教师在德育方面教学的不足深刻分析,并提出几点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的策略,以期促进小学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共同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德育教育;融合策略;
        引言:作为五育之首,德育在小学时期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塑造等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为进一步突出德育功能,完善学生身心,在各学科中均需要适当渗透德育。现主要论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优势、重点努力方向及有机融合、恰当切入、兴趣激发等方面的实施策略。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体育课程与德育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对于德育教学的认识不足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小学教师普遍对于体育课程教学认识不足,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更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开展教育时,任课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小学体育教师由于对于德育教学的认识不足,导致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只是简单地进行体育锻炼训练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融合,致使体育教学中缺失德育教育,这样的教学无法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形式化严重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部分教师还是无法真正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多数都是注重形式化,对于德育基本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小学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还是主要以灌输式教学开展德育教育,这样的教育虽然在短时间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小学体育课程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的策略
        (一)以游戏融入德育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进行德育教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德育对学生的影响。所以,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设计一些游戏,并将德育融入在游戏环节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应当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之前,需要对学生的游戏偏好进行一定的了解,将他们喜欢的游戏特点融合到体育课堂游戏中,强化融入游戏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田径中的两百米短跑教学时,笔者融入了游戏。具体而言,笔者在200米的终点放置了一些纸箱子,并告诉学生这次的游戏是紧急救援,即有一些小动物被困在了箱子里,需要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营救,越快越好。学生对小动物具有一定的保护欲,在游戏的加持下,学生的善心会得到一定的强化。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没再嫌跑步累,甚至还努力加快了速度。在学生成功解救了小动物之后,笔者对他们乐于帮助弱小的行为进行了表扬,并鼓励他们以后要继续这么做。通过这样的游戏和语言引导,德育教学的效果会有所提升。


        (二)通过竞技体育提升学生高尚的品质
        竞技体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利用竞技体育来强化学生的品质。例如,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国内外的优秀运动员,讲述他们刻苦训练的精神,为国家争光的拼搏精神,激发学生积极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在竞技体育中团队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每一个队员的共同努力。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国家优秀运动员成才故事或让学生看他们刻苦训练、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视频,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品格,加强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三)德育在体育课堂上的兴趣激发
        小学体育教学中若想真正改善德育效果,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关注学生兴趣毫无疑问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平时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比如在备课时,基于教学目标准备恰当的教学方案,在方案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或者运动项目,保证体育教学的多变性与新奇性,这将让体育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同时这也是德育融合与恰当介入的有力保障。举例来讲,当开展篮球教学时,分组运球、投篮比赛的设计,便是比较值得提倡的做法,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体育学科本身教学目标的达成毋庸多言,而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教师则可以不失时机地从德育角度,使大家认识到团结协作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养成的必要性。
        (四)确立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教育改革提出了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放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德育教育就可以与体育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提升了思想品质。从而有效实现了小学体育课程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五)以比赛融入德育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赛进行德育教学,一是因为比赛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二是因为在体育比赛中,学生的情绪会有一定的起伏,这时候是进行德育教学的好时机。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体育课程内容为学生设计比赛,并运用多种方式将德育融入比赛中。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语言进行融入,也可以将德育内容融入在比赛规则中等等,无论运用何种方式进行融入,找准时机是关键。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应贯彻“教书育人”四字,不可偏废。教师应将德育贯穿整个体育教学之中,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使其品德也得到滋养。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基础阶段,教师务必要时常渗透德育教育,为其一生的长久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佐宁.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0(54):121-122.
        [2]戴磊.简论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渗透[J].青少年体育,2020(6):30-31.
        [3]周峰.体育课堂“三结合”——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探索[J].体育风尚,2019(10):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