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柯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 610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创新教育与体育教育有机融合,依托体育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推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并使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可以越来越浓厚。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应用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寓教于乐,创新发展,是需要教师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鉴于此,本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体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应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在增强学生体魄,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同时,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此外,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教学设置,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个性精神、创新素质和综合素质,使之能够实现自我成长和人格养成。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1、体育课程教学不全面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的理论教育观念比较强,导致在课堂活动不全面,很容易造成体育课堂变成自由活动课堂。在教学中,教师仅开放一部分体育器材,让学生进行单一的体育活动,或者是让学生自由运动,这就会造成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堂是体息课程,没有积极的参与到体育实践中。加上文化课的课时不够,会出现文化课占用体育课的现象,这也会对学生体育学习带来很大影响。
2、体育教学缺乏创新
从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实际看,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还相对比较落后,在评价学生体育学习效果时,大多是根据学生的1000米跑成绩、立定跳远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这就导致一些身体素质本身比较差,难以达到相关标准的学生会受到打击,从而影响到学习积极性。另外,有的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没有为学生讲解相应的体育精神,导致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体育观,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
3、体育教学效果不佳
对高中生而言,他们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这也使得他们在潜意识里觉得所有的活动都应该为高考让路,这种思想观念也引起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不重视,导致高中体育教学效果不佳。在实际中,高中生的自我提升意识很差,同时学生本身掌握的体育知识、体育技巧都相对比较落后,而教师本身也缺乏与学生的深入沟通,没有及时指正学生锻炼中的问题,导致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会出现肌肉拉伤等情况,这就在极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锻炼热情,从而降低了高中体育教学效果。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1、创建良好体育氛围
很多高中生会觉得体育课堂枯燥、无聊,学习热情不太高,加上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是固定的,使得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存在抵触心理。
对此在今后的高中体育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创建良好的体育氛围,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运动技巧。
例如,教师在指引学生学习篮球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首先利用多媒体,将经典的NBA,CBA比赛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观看自己喜欢的篮球明星视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视频播放,为学生讲解相应的篮球技巧,最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进行合作训练,掌握相应的篮球技能。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竞赛,促使学生可以在篮球比赛中更好的感受篮球运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参与篮球锻炼的主动性。
2、激发学习兴趣
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时,需要教师围绕具体目标与学生爱好对体育游戏内容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迸发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带领学生开展耐力训练时,教师要避免一味采取长跑方式进行,否则极可能引发学生厌倦心理,丧失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从学生实际入手,鼓励其结合个人兴趣爱好,有侧重地选取有关耐力训练的内容,同时将其设计为趣味小游戏。
例如,男孩子都很喜欢打篮球,此时教师便可设计“篮球接力”游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下发一个篮球,以教师吹哨为信号,哨声响起后各组排在第一位的学生绕操场运球跑一圈,回到起点后将球传给排在下一位的学生,以此类推,直至各组排在末尾的学生完成,共计用时最短的小组为胜利组,可以获得教师奖励。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学生热情被点燃,集中精力放在手中的篮球上,专注于取胜,忽略了跑步时的疲劳感,有利于提升学生耐力。
3、鼓励创造和展示
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编排一些舞蹈动作或节律性体操。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明白体育的韵律美、节奏美,并让学生明白体育对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教师还要传授给学生一些舞蹈编排的方法,如“由上到下,由躯干到四肢”,让学生自主先进行一些简单动作的串联,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太会有较强的排斥心理,而是可以自主练习。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大家排成一定的队列,集中进行动作展示,增加动作的可观赏性,这样学生的创造才能就可以被有效发挥。
另外,讲师还要激励学生积极开展一些创新性尝试,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编排一些体育游戏,改变单纯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结合课下开展的跳格子游戏就自主编排了“大渡河”游戏。在地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的20米长,30米宽的线作为大河的两岸,在河的对岸放置一些实心球,将它视为目标。在河这边,有学生开始向对岸出发,进行二人三足的比拼活动。后来我们又把游戏发展成为四人两足、五人两足、六人两足等,用一根竹竿把学生的右脚统一捆绑在一起,再把学生的左脚统一绑在一根竹竿上。教师发出“出发”命令之后,要求学生队列一致,快速走到对岸。这样一种组合游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学会控制身体倾斜的高度,抬脚的速度,防止刮伤其他同学。这种全身运动的比赛非常有利于高中生四肢协调性的发展,而且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被有效带动,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总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身体、意志、情操、品德等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还能够让他们的反应灵敏性循序增加,探索如何将创新与高中体育教学相融合,是提升高中体育教学实效性的一条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姬利峰.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7,(1):171-171,172.
[2]徐治华.高中体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读与写,2018,15(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