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3期   作者:张金荣
[导读] 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策略,将有效的课程教学策略应用起来。

        张金荣
        贵州省册亨县民族中学  贵州册亨  552200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策略,将有效的课程教学策略应用起来。生活化理念在政治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感悟,体会政治课程与社会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是强化思想认知的有效措施方法。因此,教师要了解高中生的学习情况,探讨在政治课程教学期间,实现生活化理念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策略;生活化理念;有效策略
        引言
        按照新课改的目标要求,教师在讲解政治课程知识期间,要结合社会生活实践,帮助学生强化自己对现有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让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处理现实问题。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学内容,将理论基础转化为基本概念,探究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将生活化的题材有效应用。对于高中生来讲,这种课程教学模式充满新意,教师应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案例,推进课程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与理解。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在互动交流或自主探究中总结学习经验,积极思索政治课程内容,能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提升政治课程学习能力。
        一、注重备课生活化,促进政治生活融入课堂
        1、发掘日常生活素材。
        发掘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生活素材是备课的重点,也是备课的难点。好的素材,能够大大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反之,不仅不能够提高教学成效,还会消磨殆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理应重视日常生活素材发掘的科学合理性,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素材,充分把握教学内容,以便为实践教学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做好准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在备课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中“文化与生活”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知识点选取符合教材内容的图片、数据、短片等生活素材,进行备课素材的搜集。例如,教师可以从时间着手,搜集能够体现文化普遍性的、从古至今的图片素材,让学生感知文化现象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魅力。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空间环境的不同入手,搜集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社区文化的相关视频进行对比播放,引导学生了解文化是什么?掌握文化内涵以及文化特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搜集生活中文字数据素材——“据调查统计发现,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地位正在逐步增加。在国民经济中美国的文化产业的比重,从二十年前是第12位上升到了现如今的第4位,其中影视业已然成为美国位居前列的产业,在全美400强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业,甚至与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的发展并驾齐驱。”以便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感知文化生活的重要性。总之,重视备课阶段生活素材的发掘,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掌控,还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政治背景转化生活背景。


        在政治教学的备课阶段,将问题由难变易是主要工作内容。其中,结合生活实践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复杂的政治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生活问题是备课阶段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政治课堂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生活经验与政治教学背景的有效结合,以真实生活背景为基础,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充满趣味性的问题,以达到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目的。如此一来,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背景与生活背景的相互转换意识,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在备高中政治教材“百舸争流的思想”这一课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高中政治学习,基本已经掌握了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思维。但是,由于哲学相关内容都比较抽象深奥,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进行充足的备课准备。经调查研究发现,在处理哲学方面的教学内容时,结合生活实际将政治背景的问题转换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是提高教学成效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备与哲学相关的政治课程的过程中,理应重视政治背景生活化的转变。比如,教师备课“哲学的基本原理”这一知识点时,可以以每周的升旗仪式为背景,问“在升国旗过程中,我们注视着国旗,大家可能会想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但是我们很难想到红旗是自己在飘,还是风在飘,或者是自己的心在飘。请同学回答到底是什么在动?”这样不仅能够将复杂的政治问题转换为简单的生活问题,帮助学生由浅到深地理解哲学的基本原理,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从政治理论开始分析现实生活。
        政治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应用理论基础,有美好的社会实践生活,也能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思想。高中生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对一些社会事物缺乏基本的认知,所以在学习基础知识期间,就会出现不同的认知或理解。这些认知或判断,会导致学生出现负面情绪或极端化的情绪,很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授课阶段,应该结合政治课程教学思想,帮助学生深入剖析现实生活。
        比如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对于高中生来讲,这些知识应用价值较低,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所以很多高中生都是排斥传统文化学习的,因为会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而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这一现实问题,让学生多角度的分析与探究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换位思考,将学生的偏激思想解除。传统文化是数千年的文化精髓的积淀,需要学生保持敬畏的态度,利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去面对它、学习它。经过良好的思想文化熏陶,学生有机会接触新思想、新理念,对文化知识有不一样的见解,就能从现实生活入手,克服学习困难问题。
        结语
        总之,高中政治课程教学阶段,将生活化理念有效应用,帮助学生多角度的剖析问题,探究有效学习方法,能够给学生创新实践奠定良好条件,将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突破。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生活化教学理念,优化政治课程教学,不断提升高中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大舜.浅议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7):142.
[2]靳书平.浅析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D].学周刊,2019(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