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淑生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稻庄镇实验小学
摘要:青少年不仅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而且还是中华优秀思想品德的传播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承担着学校德育工作,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本文通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研究,提出相对应的几点建议,以期可以弘扬中华优秀思想品德。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教学对策;问题与意义
引言:中华优秀思想品德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价值,其中包括了诚信、守礼与孝道等各种美德。将思想品德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该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 基于德育要求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华优秀思想品德逐渐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该点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使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文化自信、国家意识与法治观念等文化素养,是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的主要阵地,其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坚强的道德意志,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1]。此外,中华优秀思想品德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融合,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塑造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任务。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教案枯燥而单调,使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精神,无法进入学习状态中。大部分的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方式缺乏生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将国家新发布的教育理念引入到教学中去,偏离了正常的教学轨道,使整个教学任务表现得很失败,使学生对日后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教学方式成为了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的阻碍,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致力于丰富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与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中华优秀思想品德更好的融进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2]。
(二)注重理论教学
生活中处处体现着道德与法制相关的知识,道德与法治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对目前的教学课堂而言,教师大部分注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参与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的体验。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领导者的角色,并通过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认知体系,将生活与品德教育相结合,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现实角度出发可发现,课堂45分钟的讲解,无法让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再加上教师口头叙述的形式,难以让学生掌握难点与重点的问题,而在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理解的内容上,老师又过于形式化,并没有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削弱了学生道德与法治的观念。
三、 基于德育要求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但避免不了简单枯燥的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进相应的情境中去,让他们兴致勃勃的期待接下来的学习,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节课的第二框题《自由平等的追求》中,以观看视频的形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能够回忆巩固上节课所学的自由平等的真谛,而且能够通过视频中“人权第一条”的内容导入本课的主体。在学习珍惜权利时,教师应通过视频内容以及图片对比,引导学生思考自由与法律的关系,并且认识到宪法赋予每个公民自由平等的权利,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权利[3]。进入第二环节之正当维权,教师可以运用各地真实的新闻报道设置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且通过报告情况引导学生体会放弃维权的后果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权利及维权意识。从现实角度出发,可发现教师利用现代化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融进到课本中去,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思想品德的了解。
(二)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直接影响,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熏陶与感染学生的思想意识,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材设定丰富且带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将中华优秀思想品德渗透其中。教学环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还可以出现在校园里,使中华优秀思想品德可以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里,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优秀思想品德的理解,增强对中华优秀思想品德的认识,以此为学生以后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
(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深入了解思想品德的一种方式。对于中华优秀思想品德的认识不能仅限于课堂活动,教师还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例如,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节假日时间参加博物馆或者科技馆,在活动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当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爱国主义情怀与良好的道德品质等融入到具体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这些实践活动又成为了新的教学资源,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思想品德的魅力所在。
结论:中华思想品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思想品德,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华优秀思想品德,弘扬民族精神,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娟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落实德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12(06):217-219+195.
[2]闫哲. 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与途径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32(26)
[3]李建英.浅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情境体验式学讲课堂的建构[J].学周刊,2021,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