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伟东
(河南省新密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智障学生是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与正常学生的区别在于智力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学习能力也较弱。但智障学生的教育也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以针对智障学生群体的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智障学生教育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在于德育教育,本文将对智障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策略进行探讨,为我国智障学生群体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障学生德育教育;重要性;教育策略
引言:智障学生大多智力水平比较低下,对社会事物的认知、思维等方面远不如其他正常的学生。由于智障学生的的心理调节功能比较差,所以他们难以预知自己的某个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并且智障学生的应急能力比较弱,所以他们属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如果不对他们实施良好的德育教育,那么当他们走入社会后就会难以适应社会的节奏,可能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事情,因此对智障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一、关于智障学生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打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环境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智障学生在接受教育阶段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进行的,所以校园的环境对智障学生的心理具有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德育环境具有五个要素,首先是校园管理是有序的、公平的,其次是校园环境是优美的,再者是拥有良好的校风、班风环境,接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的,最后则是校园内的学习氛围是浓厚的,这几大方面的气氛能够对智障学生的人格以及心理进行熏陶,使他们能够在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学校多举办一些课余活动,如拔河比赛、征文比赛等等,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内生活,同时学校还要将社会上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堵起来,这样使智障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更多对集体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同时学校良好的德育氛围环境以及和谐的同学关系都会对智障学生的精神生活带来积极影响。
但这不意味着智障学生就不需要遵守班规校规,相反,班规校规能够对智障学生的行为进行较好地约束,同时也是智障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必须遵守的准则。在某个层面而言,班规校规其实是有利于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进一步杜绝学生的丢三落四、缺乏责任心等不良习惯,使学生能够在班规校规的约束下养成更多好习惯,被每周一举行的全校师生升旗仪式上,就可以对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彰,鼓励其在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同时教师也要敦促学生养成每天洗澡换衣服、叠被子,每周剪指甲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对智障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多鼓励少批评增加智障学生的自信
德育教育能够对学生的正确人格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具体如何进行教育则是许多德育教育工作者所深思的问题。有研究表明,赏识教育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德育教育方式,赏识教育的核心在于“赏识”二字,即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赞赏,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获得感,进而使内心世界变得强大起来,更有自信地面对生活。事实上,赏识教育对内向学生的性格调整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教师的赏识犹如在学生心坎上撒上了蜜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爱,从而更愿意通过自己的行动获得教师更多的肯定与表扬。
但赏识教育并非片面的、脱离实际的表扬,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行为给予客观的评价。赏识教育有时候甚至不需要教师太多的言语或书面表扬,教师的一个小小的微笑表情、一个简单的手势或者拥抱,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行为的肯定。
但具体选择何种赏识手段,这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因人而异,如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然而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当学生犯了错误以后也要一味地表扬,而是应该善意地给学生指出来,让学生明白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从而正视自己的错误,以后不再犯。当学生犯错了以后,教师可以通过善意指出,并鼓励他下次不要再犯的方式实现赏识教育的效果。
(三)及时发现并纠正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对于正常学生的教育而言,智障学生的教育更需要凸显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只有教师经常关心智障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不正确的心理状态。所以,教师除了平时要鼓励学生多说多讲、多与其他同学交流外,还需要想方设法解除学生心里的障碍,并且教师自身也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才能从专业角度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进而缓解智障学生心理的紧张、焦虑、苦恼等非正常的心理情绪,并努力使他们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都能保持一个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状态。
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集体性的健康活动,比如以班级为单位或者以学校为单位的拔河比赛、棋艺比赛等,让学生通过与别的同学合作的方式让自己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此外, 还可以构建一个能够让智障学生和普通学生建立联系的机会,比如智障学校和普通学校组建一个友谊班,这个班的学生则由部分的普通学校的学生和智障学生组成,让他们一起学习,这样会有助于智障学生融入到正常学生的群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以及增强自我自信心。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联谊会,邀请正常学生和智障学生多交流,比如让他们合演一个文艺节目,让他们互送小礼物等,这样就能增强智障学生和正常学生的交流,为智障学生日后走入社会奠定基础。
结束语:智障学生的德育教育任重道远,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才能增强智障学生的自信。尽管智障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不如其他正常学生,但智障学生的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和谐社会的支柱之一,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三点有关智障学生德育教育的策略,首先是打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其次是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再者是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纠正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我国智障学生群体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善波,陈榕娥.一年级智障学生适应班集体生活的实践与反思[J].科教文汇,2014(24):94-95.
[2]于晶.科学设计“主题级会”巩固和提升中度智障学生教育效果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5(18):263-264.
[3]张岩.智障学生德育工作之我见[J].新校园:上旬刊,2016(8):164-164.
[4]李茹.利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对智障学生渗透德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