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3期   作者:于蓬蓬
[导读] 想要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框架,让学生在脑海中能有一个良好的逻辑思维结构图

        于蓬蓬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文祖学区学校三德范小学 250205

        【摘要】想要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框架,让学生在脑海中能有一个良好的逻辑思维结构图,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有一个良好的认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就需要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建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主动得到数学知识的海洋探寻。本文即将讨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创设分析
        【正文】数学是一门只是概念笼统庄严讲究的学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感觉不是很容易。数学的知识很多都是模糊笼统的,如果教师没有借助一定的辅助工具,一定的教学手段,不能够帮助学生容易的理解数学知识。问题情境无疑是能够辅助教师开展对学生教学的有效手段,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经说过,人人的内心是渴望研究探究的,并且希望自己是一个良好的发现者,探究者,研究者。而教师借助问题情境开展对学生的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自觉的进入到数学的海洋探寻。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意义
        1.1探究数学问题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创造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能够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良好的数学氛围。学生受到氛围的渲染,自觉的进入到数学课本中探究问题,了解知识点,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点。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加深相关数学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问题情境的创建可以有效的调动数学课堂上的氛围,减少数学课堂上的沉闷因子,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而达到这个目标。并且情境问题的设立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来创建的,所以教师可以在情境中带领着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点攻克难点,引领学生思考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1.2在情境中思考问题
        有些问题的创建可以让学生们对相关数学问题自觉的探讨,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让学生把自己的精力全都放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开展良好的生活化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了解到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的具体应用,能对数学理论的运作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生活化数学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数学知识,学生会感觉到学习数学是对生活是有意义的。而教师应当注意他有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带领着学生们先把基础的知识打牢,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探索。
        1.3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学习是一个不断提出实质性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而问题情境能够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塑造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问题的过程中产生问题,敢于向教师询问这些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不同的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会有不同的思考,会有着不同的认知,这些不同会促使学生去思考问题的来源。教师把握好机会带领着学生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让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积极的对数学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散发学生脑海中的数学思维,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相关研究
        2.1将实践操作融入问题情境的创设中
        数学课本上有一些知识过于的抽象,需要学生经过实践操作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运作过程,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以教学内容为基准,巧妙的切入教学难点重点疑点。

带领着学生们进行实践操作,更好的让学生攻克课本上的知识难点,并且实践操作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让学生动手实操,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问题,产生疑惑,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主动的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科学精神
        比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整理和复习第2课《角的分类及画角》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想要学生认识角、了解角,那么就应该让学生借助三角板这个工具,在纸上自己实际的将各个角画出来。学生在纸上感受到每个角的形状,每个角的特点,这样能够更好的理解每个角的性质,理解直角、钝角、圆周角这些角的概念。如果学生对角的性质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以在一旁给学生提出建议,让学生根据这个建议自行思考,如果学生思考不出来答案,那么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讲述这一性质的具体概念及其应用,让学生加深对这个难点的印象,就可以更好的掌握这一难点。
        2.2将问题情境融入到故事游戏中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脑是活跃的,学生是多动的,学生对希奇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过于枯燥,没有办法吸引学生的目光,更不用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创造问题情境,将问题请教融入到故事游戏中。毕竟学生们总是喜欢玩游戏听故事的,以游戏故事的方式表现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还是比较容易的,也不是那么枯燥无聊乏味的,让学生的紧张心理和畏难心理得到缓解,学生们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但是教师应当对自己教授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根据他们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故事元素,游戏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课堂上的问题情境中。
        比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有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以自己为原点提问一个学生,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的哪边?在教室的哪个方向?教师可以让学生们4个人为一组组成不同的小组,让组内成员玩儿位置与方向的游戏,不同的组员站在不同的位置,然后相继的说出每个组员的相对方向。这样游戏情境的创建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把自己的精神力全都放在数学知识探索上。
        2.3巧设疏漏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在给学生进行知识教授的时候故意说错一个点,然后提问学生问这个学生,觉得教师说的语言对不对,如果这个学生答对的话,那么就说明这个学生在课上,并没有好好的听讲或者是在听讲过程中,没有真正的理解知识,教师告诫这个学生的这个学生好好的听讲,不要走思。这也是在威慑其他的学生,拉回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这个学生发现了教师语言中的问题,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着学生们,思考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将根据情境的创设生活化,将生活中的一些东西融入到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身体力行的感受到数学中的生活。
        2.4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如果教师能够对积极提问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鼓励,那么可以让学生坚持自己的这种行为,让学生的心理受到激励。所以教师可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制定一个评价表,把每个学生的名字写上去,如果哪个学生在课上回答了问题,那么就给这个学生在评价表上加一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一定是客观合理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得到分数,学生说出的问题如果具有足够的创新性,那么可以加到更多的分数。最后在这个评价表上,得分最多的同学可以免除一次做作业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有在课堂上积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动力,并且让学生为之奋斗,积极踊跃的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活跃课堂上的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教师的教授学生小学数学知识的时候,改善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方式,使用问题情境这一辅助手段,抓住学生的目光,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开发学生的大脑,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思考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游戏故事,实践等元素融合到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力,让学生自愿的进入到数学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1]汤婧.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74.
        [2]相生炬.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3):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