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妃凤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三中学 524000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所学的知识更多、接触面更广,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想法。在面对一些事情时开始通过自己的观察进行分析判断,但是由于他们的思想与经验委实不成熟,很容易被消极、负面的事情影响。所以在初中阶段,班主任不仅要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还要通过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激励的方法,引发他们了解的兴趣,并有信心与耐心贯彻执行下去。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实施策略
前言:所谓激励策略是指教师通过激励的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以达到调动学生兴趣,并且能够主动参与到德育活动开展中来的一种形式。初中阶段的中学生身心都处于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段教师要做好学生思想品德上的引导工作,让他们接受积极的、向善的思想。把激励教育应用到班主任管理的日常管理中,还会增加学生在自我约束方面的意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以及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极好的调动积极性,有助于获得更好的德育教育成效。
一、班主任学习,接纳新的德育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观念中,班主任是学生管理者的存在,出现学习上的问题班主任来督促,出现纪律上的问题班主任来管束,出现思想上的问题班主任来教导,班主任是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存在。在新课改逐渐推行的当下,教导学生的理念发生了变化,班主任要学习新的管理知识、施行新的管理办法,改变以前的管理思维与方式,需要从之前严肃的、与学生保持距离的管理者,变为和蔼可亲、可以让学生主动找来谈心的倾听者。
中学阶段学生的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对于压制、束缚本能的排斥、抵抗,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现在所处的状态,能像朋友一般跟他们相处,学习有压力时可以找班主任寻求解决的办法、有不顺心的事儿时可以找班主任倾诉,即便是追星不顺利也可以跟班主任讲一讲青春的烦恼,班主任需要像朋友一样听他们诉说,感受他们心中的不愉快,当学生需要建议时,可以给出合理且可行的意见。
二、德育教育的课堂从教室延伸到社会
以前班主任的管理主要停留在教室里、学校内,开展德育教育基本也是通过语言来宣传,德育教育给学生的感觉就是班主任的絮絮叨叨,讲一些不贴合实际、又“假、大、空”的言论。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可以采用激励策略,把停留在教室内的语言宣传教育搬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有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并且还能从活动中获得奖励,以此激励学生参与热情与积极性,使得通过社会实践获得道德情操的强化,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比如,组织班里的学生到养老院中进行慰问活动,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小礼物,不过对于礼物需要有一定的要求,这些礼物不能是花钱从商场中购买的,而是需要自己制作,可以是自制的小零食、小卡片,也可以是自制的小玩具,只需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付出真心,以表达对于老人的情谊。到养老院后,让学生把自制的小礼物送给那里的老人,然后帮着整理房间与老人聊天。班主任可以让全班学生推选出几位做活动的评审员,在活动中仔细观察每位同学的表现,并分别对他们进行评分,得分最高的三位同学可以获得奖品作为奖励。这个活动以奖品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也让学生自制小礼物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把小礼物送给老人感受来自老人的欢愉,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动手的乐趣,学会尊重、爱护老人,让他们通过实践感受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促进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通过榜样激励的方法,促进班级开展德育教育
当下的家庭的孩子比较少,不只有爸爸妈妈照顾,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关心,对孩子的照顾比较全面,很少有需要他们动手的情况,直接造成动手能力比较差的事实,而且缺乏荣辱感的情况。在教学中班主任可以采用榜样的作用来鼓励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激发荣辱感。
比例,当班级中的卫生评比又落后的情况下,班主任在班会中就可以说:“同学们,这次卫生评比第一名又被别的班拿走,我们总成绩又差了那么一点就屈居人后,你们甘心吗?”,初中阶段的学生好胜心还是很强的,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对于卫生评比这件事的热情,班主任趁机可以灌输卫生评比的关键在日常,让学生保持良好的个人习惯,不随手丢弃垃圾的同时,还要做好日常的值日工作,激励学生:“一个个“小我”组成了我们这个班级,班级的形象也要靠每个人来维护,人人做好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我们班级也才会达到最佳状态。如果一个人没做好,就像是大家一起拉着一辆车往前跑,而有个人却拉着往回跑,不仅不能起到积极的帮扶作用,还会带来反作用,拉低了整个班级前进的动力,造成落后的事实”。
班主任通过榜样激励的方法,对于每个学生劳动意识的灌输 ,培养勤劳的习惯。同时也意识到班级是一个集体,班级的进步与荣耀需要每个人的维护,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荣辱感。这一方法会有利于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开展,不过需要注意一点,榜样的例子需要真实,且有着能打动学生,激发好胜心的动力。班主任不能虚构或借用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例子,只有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才能达到理想的激励效果。
四、给予学生荣誉感,以此激励德育教育开展
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给予学生物质奖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除了物质奖励外,班主任还可以采用荣誉激励的方式,以达到激发学生心存善念、人存善行的理想效果。
初中班主任如果发现或听他人讲述本班学生所做的好人好事时,需要及时核实情况,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开设班会对于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并要求做好事儿的同学在班会中讲述自己做好事的动机与过程,让学生获得更多荣誉感。
例如,一位同学在放学途中看到一位小朋友独自一人在路上走,担心他走丢,这位同学跟随许久也没见大人来找后,于是带小朋友去警察局,通过报警的方式帮他寻找爸爸妈妈。这件事儿被走到后边的同学看到,觉得这位同学能细心的观察、耐心的等待,最终靠警察帮小朋友找到家是一次好人好事,主动去告诉班主任。班主任可以找几位看到的同学了解具体情况后开设班会,表扬帮小朋友找家长的这位同学的所做所为,让他具体讲一讲当时的事情,他在当时的心理以及做了这件事儿之后的想法,让班级内的学生因为同学所做的事儿而受到鼓励。班主任可以给予学生表扬,并把这类的好人好事儿记录下来,一个学期结束时,可以把这些好人好事聚集到一起,让所有学生进行投票,得分最高的学生将被申报“三好学生”。
通过这一方法,不仅让班级内的学生一次次接受身边同学好人好事儿的熏陶,还在潜移默化间做到引导和督促的作用。班主任通过一次次的好人好事儿班会,一次次的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向善的行为,又通过学期末的三好学生评比给学生带来更多荣誉感。班主任可以从实际出发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用荣誉感激励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重视榜样的作用让班级内保持良好的时尚风气,更好的完成德育教育的实践工作,以思想品德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结束语
初中阶段班主任不只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德育教育的推行者。班主任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学习新的班级管理观念与德育教育的理念,并积极应用到日常管理中来。把德育教育的场所由小教室拓展到大社会,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德育教育的强化。以榜样的作用激励班级内同学投入到善言、善行的实践中去,并把荣誉激励作为一种手段,让德育教育在班级内顺利开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资料
[1]梁功娟.走进学生的心灵 打开学生心扉——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J].考试周刊,2020(97):157-158.
[2]刘颖.初中班主任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创建积极向上的班风[J].当代家庭教育,2020(26):163-164.
[3]黄锦.基于幸福教育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和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