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秀萍
叙州区柏溪城北学校 四川省宜宾市644600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的时代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愈发关注,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初中生新接触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学习自主性,帮助学生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强化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本文对书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创新思维
前言: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下正在进行积极的变革,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要结合创新思维的培育,融入到初中的物理教学课堂上,改变原有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互换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会积极的思考和主动分析问题,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从基础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初中物理教学要在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创新意识的前期,调动起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探索和应用的主动性,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思维,构建起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降低对难点知识的理解难度,学会领悟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由于物理知识讲解中,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简单分析物理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下接受知识,在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难以调动起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兴趣爱好方向,站在学生视角,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初中生的物理创造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引进到课堂上,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1]。
以初中物理教材“液体的压强”这一课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图片或视频,结合液体压强所带来的变化等观察体验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直观形象的物理现象展示下,通过问答环节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进入到自主思考和探索中。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把手伸进水中有什么感觉、液体压强是从何而来等,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将不同物体放入液体中,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的形态变化,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学生在直观的知识展示中,调动起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物品,更是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起物理知识和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对物理知识的准确掌握,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发展物理思维,在自主探索和学生们的讨论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2]。
二、设计实验教学情境
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离不开物理学科中的实验环节,在实验探究中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知识探索中来,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思维意识。教师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情境,使学生能够形成对物理知识的深层次认知,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自主展开物理实验。以“光的反射”这节课程的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技术在屏幕上为学生展示有关光的反射的动态图,结合日食、月食等图片,以及有关人们在观察日食、月食等景象时所收集到的影像、感受等,帮助学生们理解光的反射知识,让学生们自由讨论“为什么在黑暗中人们能够看到日食和月食?”、“说一说你是否观察过日食或月食的景象”、“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有关光的反射的场景”,引导学生交流和分享对光的理解,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动脑思考。学生之间形成了思维碰撞,更好的拓展知识视野,发展物理思维能力,最后根据学生们给出的答案,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总结光的反射规律等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进行分小组的实验,由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将实验活动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凹凸镜面和光滑镜面的反射实验,观察不同实验中产生的变化,分析两次实验的特点,学生在合理的课堂场景中亲自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调动起了学习兴趣,形成了自主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3]。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课程,由于物理学习中常常会给学生造成理解难度较大的困境,因此物理教师要从课堂的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着手,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调动起学生的物理学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潜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新.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72.
[2]刘红梅.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0(34):56-57.
[3]刘坤.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