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勇
安徽省凤阳中学,安徽 芜湖 233100
摘要:高中各学科教学中,教师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目标指示,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巧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在问题的启发引导下调动思维、带着明确的目的投入到学习与思考当中。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设置的方式,能够转变传统化学课堂的单一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新的学习体验,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能够不断反思化学学科本质,提升化学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问题情境;策略
高中阶段对学生展开化学学科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宏观、微观辨识与认知意识,学生学习的化学原理知识通过实验等方式得出结论,提升推理、辩证、实践能力,逐步形成科学观念、提高创新能力等。那么从化学学科特点以及教育意义出发,广大高中化学教师都应积极探索创新型、顺应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培养与提升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实际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与热情,养成良好的学科思维习惯,通过所思所学树立化学学科观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达到化学教育的重要目的。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优势
(一)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给予化学课堂教学新气象
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往往呈现得单一、古板,学生的学习更多地受制于教师,通过教师的不断讲授被灌输各种化学概念、原理、公式等[1],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显著。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置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因为不同类型的情境问题启发与引导,参与到实践讨论中,打造更加热烈、高效的化学课堂,呈现化学课堂教学新气象。
(二)顺应新课程目标要求,尊重学生学科学习个性化发展
国家新课程目标给予高中化学学科教育明确的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教师明确化学学科教学要遵循学生对知识接受、理解与运用等方面的客观规律。因为每个高中生的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着教学重难点,从班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出发,更有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情境,做到尊重学生化学学科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了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关注度。有针对性的情境问题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学生进行思考,从反思问题到实践再到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帮助学生实现更理想的化学学习效果。
(三)问题情境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思维综合能力
对于任何学科的教育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是相对漫长的过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充分调动自我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等,逐步构建化学知识架构,形成化学思维意识与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收教师的讲解,做机械化的思考。
可以说问题情境创设对于学生化学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建立化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巧设问题情境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与指导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建立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教材表面,而能够立足长远,通过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反思当下生活,努力使生活变得更美好。化学作为一门实用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生活处处都有化学的踪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巧设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建立化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逐步了解化学学科的本质,能够通过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更深入地理解生活、完善生活等。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为例,列举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结合问题进行反思:为什么在植物丰富的地区空气湿润洁净且含氧量高?许多家庭里,人们在室内种植绿色植物,除了美观还有什么原因?大自然的植物在默默地进行着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体现。教师教授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原来很多家庭种植植物除了美观,植物释放出的氧气对人体有益,吸收二氧化碳还能净化室内空气。在问题情境下,当学生的化学学习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加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化学原理运用[2],如人们制作电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等,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理解与运用能力。
(二)注重带领学生参与化学实践,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化学综合素养
化学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更显著的特点在于其是以实验为主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多参与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加以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等,这也顺应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如学习化学萃取原理,利用不同的溶剂进行萃取实验。教师结合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认真观察以及亲自动手实验,学生掌握知识原理,物质处于不同溶剂中,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教师首先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同时设置问题情境,为什么实验一定按照检漏、装液、振荡、静置分层、分液提取上下层溶液、回收、清理这样的顺序进行?除了化学实验过程的严谨要求外,还给了大家什么启示?教师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分组配合实验,哪些同学负责准备实验器材,哪些同学负责操作实验,哪些同学将实验过程进行记录以及总结原理等。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学生脑海中的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联系,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推动下更能够明确把握实验的正确顺序,通过亲身的实验参与较机械化地输入记忆更有效果。学生掌握萃取原理,知晓四氯化碳能够萃取出碘水中的碘;在实验中根据不同的化学反应现象强化化学知识的实际理解。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操作实验,以问题情境为引导给予化学学科更深入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思维能力。
结语:新课程规定教师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丰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等综合能力。学生的化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结合学生自身亲自动手实践参与,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端正的科学观念,树立科学学术意识,具备攻坚克难的精神,为学生未来在化学学科乃至其他领悟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广雄.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 No.713(11):295-295.
[2]孔大伟.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0(14):001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