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3期   作者:孟海侠
[导读]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孟海侠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凉水河总校小马坪小学  066500
        摘要: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小学生在操作时,手指尖的触觉引起的刺激能迅速传递给大脑,在大脑皮层兴奋的前提下,产生积极思维的欲望。这样,让学生在动中学,动中乐,并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老师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的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自身一线教学经验,探索适合低年级数学学具的使用策略。基于此,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的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学具运用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教具和学具,特别是低年级教学,学生直观性思维比较敏感,教师要充分利用学具展开教学调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观察学习的机会,并在不断实践操作中形成学科能力。
一、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应用价值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概念、知识等都相对抽象,对于处于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对抽象的概念学习时,容易认知和理解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参与进来,帮助学生理解、验证、探究。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开拓思维、加深理解,深化记忆。而且,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值抽象思维到具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学具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上教学内容,学具的操作还能锻炼学生手、眼、脑等协调互动的能力,促进学生具象思维的发展。数学这门学科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学具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原理,从而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课程。此外,学具的运用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观察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在学具运用时,应该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增强课堂的教学活力,通过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枯燥教学模式,巧用、活用、智力学具有利于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推动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二、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策略
        (一)根据课堂生成利用学具
        学具是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适度和适时,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对学具的要求呈现差异性,教师对学具的运用恰到好处,其教学辅助作用也会发挥到极致。

在学习《观察物体》时,教师要求学生找到身边的物体,并进行细致观察,说说这个位置观察的物体形状有什么特点。学生开始了随意观察,有很多学生根本找不到观察要领,不断变换观察对象,结果还是没有什么像样的发现。教师随即叫出几个学生,让他们作为模特,在台上摆出不同姿势,让大家观察,并给出具体引导:从这个角度看他的脸,像不像一位大明星?观察这个同学的发型,你会发现什么呢?学生都饶有兴致地展开观察,课堂内学习气氛浓烈起来。教师让学生作为学具出现,是根据教学实际作出的临时性调整。学生找不到观察角度,难以有观察发现,教师针对这一点展开学具投放,让学生充当模特,给学生展示观察点,自然能够形成崭新学习促进动力。学生积极回应,自然说明了问题。
        (二)创新学具使用方法,从生活中寻找道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有充足的参与感,使得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学具进行教学时就不应该局限于演示直观教学法,这种全程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那么采用学具进行教学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因此,教师应该创新学具使用方法,为学生创造利用学具进行自主实践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有参与感,当学生通过实践去验证数学知识或者利用学具去学习数学知识时,就会主动地去活跃自己的大脑,尤其是通过学具学习一些几何知识时,学生的空间观念会更快速地建立起来。教师可以利用学具进行探索式教学,将学具交给学生,并且设置一些学习任务,通过让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以及学具进行实践练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所需掌握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进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教学生自己制作长方体与正方体,然后让学生先观察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引导学生了解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以及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等内容,然后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正方体,得出结论,并且让学生自己分析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通过这种学习实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知识难度较大,而学具的科学使用能够降低教师进行教学的难度,为此,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提前根据教学的内容准备合适的学具。首先,在教学时要创设情境,科学利用学具,创新学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其次,要注重学具使用时机,归纳总结操作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就是要在巩固联系中也使用学具,帮助学生正确巩固知识。
参考文献
[1]魏玥.浅谈学具在低学段中的应用作用[J].考试周刊,2019(94):15-16.
[2]徐玉良.巧用学具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讨[J].成才之路,2019(32):75-76.
[3]冯惠霞.农村小学低段数学学具有效使用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9(11):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