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艳芳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明熙小学
摘要:新课程变革持续进行,课程教学理念不断更新,高效率课堂的构建已经成为了各个年级段、各学科追求的目标。小学的数学课堂也不例外,作为新教学时代的数学老师,应该意识到更新课堂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丰富起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构建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完成新课程变革后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新课程
数学学科是学生在小学时期需要完成的基础学科,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想,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引导,让学生养成综合学习能力。以数学课堂教学的逻辑性和谨慎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优势,教师要注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思想,以不同维度完善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让学生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强化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信心。
一、设计课前疑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需要学生有活跃的思维转换能力,但是在之前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专政”的模式严重的阻碍了学生思考的机会。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输送,导致数学的课堂教学没有生命力。学生对于学习的数学知识并没有什么期待,这对构建高效率的课堂是很大的绊脚石。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设计疑问导学,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独立的探索,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比如,本人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课内容的时候,学生在前期已经学会有关于线段长度的测量,在进行角的测量时,我就采用疑问导学的方式,在课前的前置学习单中设计几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疑问心理,课中再引导学生展开探索,在设计导学问题的时候,我就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线段的测量方法,那么角的大小怎么测量呢?2、测量角需要什么工具呢?是直尺吗?3、角的度数是怎么确定的呢?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对于本小节的内容产生疑问,课中我就会让学生自己尝试画一个角进行角度的测量。从而引导学生思考量角器的刻度设计含义。给予学生启发,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如何测量角的度数,并在展示测量过程中强调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这样的疑问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们根据我所提出的问题来找到线索,从而不断地延伸找到答案,实现“智学共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贯彻核心素养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扩展数学视野
数学较为抽象化,众多的理论内容都给学生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给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困难,尤其是对于逻辑思维基础还十分薄弱的小学生。多媒体凭借其广阔的网络资源平台和丰富的内容展现形式,能够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使用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将枯燥的理论变得具有视觉冲击力。一方面,多媒体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便利了,搜集相关信息更加高效,内容表现也能够直观生动;另一方面,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减轻思维负担,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
我们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能力得到了提高。?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能将教材的内容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设置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直观想象能力
教学情境的设置会强化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为落实核心素养思想,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直观想象力,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和互动。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摆脱学习数学紧张的心理,在互动参与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掌握数学学习有效方法,以此提升学习成效和信心。在互动参与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推动方法变革促进学生成长。
例如:在有关“分数”知识教学中,为让学生理解学习分数的意义,可以设置“分一分”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用四分之一表示,其中3份,用四分之三表示,我在“分一分”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合理思考分数的概念和分数所表示含义,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主观想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四、教学游戏化,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游戏是孩子度过童年的主要形式,游戏对于孩子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课堂中融合游戏的教学元素,这样不仅有效保证学生课堂良好的学习状态,也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起到显著性促进作用。同时游戏活动能够吸引学生自主、能动地参与,对于养成学生优质的学习习惯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刚入学的小孩注意力不能持久,自制力不强,老师要把握好教学节拍,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当学生感到疲倦时,要利用游戏形式把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游戏化,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认识了加法和减法后,为了加深学生印象,老师可以安排如下游戏:先让3个孩子上台表演,然后又上来2个,这时一共有几个?怎么算?然后下去3个同学,这时还有几个同学?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学习了5的组成后,教师和学生做“出数游戏”,师生一共要伸出5个手指:教师伸1个,学生伸4个,然后说出两个加法算式:1+4=5,4+1=5;教师伸2个,学生伸3个;教师伸4个,学生伸1个……在游戏中,学生得到了放松,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改的主要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关乎到我国的教育方针以及今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核心素养内容,继而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完善教学策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占杰.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课堂数学活动的思考与实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02)
[2]柳淑芸.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
[3]陈立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