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刚
安徽省定远中学 2332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切落实,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手段进入到了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也因此教学效率和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也就意味着高中物理教师们要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要逐渐接受并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辅助设备,从而利用网络的便利性为学生打造一份更优异的学习环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中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单一的、枯燥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对此教师们要不断在课堂上引入新的内容和形式,以便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铺垫好前提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引言
现在互联网科技以迅猛的姿态在不断向前发展,已经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中去了,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也在受此影响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各种服务,全世界各地的共享,是上个世纪的人类想也不敢想的事,但却每天就发生在你我的身边。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物理教学中,把物理学科知识和新兴的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物理教学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也顺大势所趋。
一、开展线上实验,增强学生体验
实验是高中物理学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学校由于各种因素缺乏开展实验的设备或者条件,对此教师们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线上实验,进一步加强学生们的学习体验,从而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物理学科的内容很多来源于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的总结,因此学生在切身经历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过程后,可以对物理知识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而这对于学生物理成绩的进步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
例如,任课教师在完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教学时,就可以开展线上的实验,从而让学生们对牛顿运动定律有着更深刻的认知和体验。物理学科的很多知识都是建立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就要注重该章节的物理实验,才能够为学生真正学好物理铺设好前提条件。首先学生们都知道加速度的大小和物体的受力有关,也和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就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来保持其中的一个量不变,再去研究其他另外两个量的定性关系。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先提出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去想象自己是如何设计本实验的,从而再结合线上实验,让学生们对加速度与质量和力之间的关系有着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掌握。
二、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抽象难懂,加上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机械化学习逐渐消磨了学生物理学习的欲望,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降低了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改变上述情况,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融入物理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教材知识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体验感较强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如在教学《行星的运动》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多样的表现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浩瀚的星空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但学生一直没有了解它的机会,虽然教材是以插图形式展示了行星的运动轨迹,但静态图片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开始时,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相信大家不止一次仰望星空,思考神秘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今天我们就从行星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吧。”之后,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以视频形式演示了行星的运动轨迹,学生被行星运动的视频吸引,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教师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相关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率。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师生“角色”互换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多有忽视,学生所得的知识多来源于教师的讲述,对于课本外的知识和原理所知甚少,他们对于本就枯燥的高中物理知识自然提不起主动探究的兴趣,致使课堂效率低下。社会的发展急需教师改变这种教学模式,使培育的人才能助力社会建设.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有效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信息庞杂的互联网使得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学习自主性得以增强,对于教材中的物理知识会产生自己的想法,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变被动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相关资料,然后把课堂分为任务选择、分组学习和交流讨论三个阶段.在任务选择阶段,要求学生根据以往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结合目前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实验探究或计算机模拟实验;在分组学习阶段则把学生分为资料组、实验组和模拟组,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各司其职、相互合作;交流讨论阶段是师生互动交流阶段,各小组展示成果、交流讨论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总结、点评,解决剩余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主体,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安排教学进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技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主要是用来解决传统物理教学的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以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在物理课堂上使用哪一种教学模式其实取决于所讲的内容和受众群体,物理老师们要从教学的过程中去发掘最优的方式方法,了解什么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怎么样才能够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物理老师们要从现实角度出发,去掉不好的部分,取其精华,把教授学生知识道理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作为一切的核心切入点,强化日常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钟悦梅.运用信息技术让高中物理课堂更精彩[J].试题与研究,2020(29):160-161.
[2]朱晓凤.《质量》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让物理课堂更精彩[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
[3]仲万湖.借力信息技术营造高效物理课堂[J].新课程(下),2018(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