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3期   作者:欧孝睦
[导读]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后

        欧孝睦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蒙村镇中心小学朗村教学点   546124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后,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能力,却忽视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因此,文章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情况进行了初步探究,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性思维能力、观察性思维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等,使学生学会质疑、推理、论证,对数据、空间、数学条件等要素有深入理解,使学生能够在数学思维能力加持下解决具体问题,继而落实有关能力培育目标。然而,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存在重视知识讲解、轻视能力培育问题,未能引导学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削减小学数学综合育人成效。基于此,为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重塑学生认知过程,提高思维的条理性
        现代数学教学是有关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即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活动的方法和认知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只有引导学生掌握获取数学思维的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要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首先应学会读题审题,要读的透,吃的准,牢牢把握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提炼数学问题的核心方向。然而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做到认真细致的审题、读题,缺乏运用数学语言分析数学思维的能力,读题读的一知半解,在未完全审清题意的情况下,便开始答题,从而导致其应用题的分数较为落后。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引导,重塑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其思维活动的条理性。在训练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应注意从读题入手,特别是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至少应认真读题至少三遍以上,理清其中的情节、条件和问题,学会将其中问题、条件等转化成自己熟悉的数学语言,把握好题意再开始答题。
        二、深化概念学习,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在教师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深入地理解思考问题,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掌握问题中各个条件之间的联系,抓住其中的实质,从而准确、快速地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通过深化概念教学,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训练学生思维。一方面,要适时指引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加深其对概念内涵的理解。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各个单元知识点往往较为分散,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既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点和内在联系,把有关的概念结合起来,使其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框架体系,同时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差异所在,以系统地全面地掌握其中的知识。


        三、抓住思维关键点,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
        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学生数学知识的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不仅要结合其已有的知识基础,还要思考与之相联的下一节内容,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并逐步理清数学知识的脉络,获取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应努力导向学生抓住数学思维的关键点,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抓住数学思维的关键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其一,要引导学生抓住发展数学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由简入繁、环环相扣的,并且总是按照由一演化为一不断发展的过程来延伸成每个单元的知识框架体系,与此同时,学生获取数学思维的过程亦是如此,首先由既往的经验出发,或是从已有知识中引入,这就是引导学生数学思维起始的开端。从学生数学思维的起始点入手,一步一步掌握数学思维发展的规律,进而使其思维脉络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如果学生思维起始时没有得到有效地导向,或者这个开端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新知识心生困惑,感觉无从下手,进而致使其思维脉络混乱,难以实现有序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按比例分配”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从学生已知的“平均分”知识入手,通过运用平均分与按比例分配之间的关系,即一个数量平均分就是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配的,进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思维引入到按比例分配的知识结构之中,促进了学生思维脉络的有序发展。
        其二,要指导学生抓住数学思维的转折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转折点同时也是障碍点。此时对学生予以适当地疏导、指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比如:养殖场新饲养了一群小兔子,在这些小兔子中黑兔是白兔的2/5,灰兔比黑兔多了51只,是白兔数量的5/4,此时养殖场一共饲养了多少只小兔子?在思考这道数学题时,学生虽然判断出了2/5和5/4这两个分率都是以兔群中白兔数量作为标准量,然而由于这两个标准量数值并不相等,阻止学生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可以运用这次机会,点拨指引学生拓展思路,询问学生“黑兔是白兔的2/5,此时黑兔与白兔的数量对比是几比几?灰兔是白兔数量的5/4,现灰兔与白兔的数量对比是几比几呢?”就这样,一步一步将以白兔数量为标准量的分率关系逐渐转化为以兔群总量为标准量的分率关系,通过牢牢把握住学生思维的转折点,实现思维脉络的有序发展。
        结束语
        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师应该去传授的,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去理解和应用,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在做事情方面,逻辑性更加的强烈,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有更大的进步,学习能力更快,能够准确地掌握重要的信息,快速的捕捉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样的话,让学生更加喜爱数学,在以后学习数学的生涯中,将会学得更快,更有效率,更出成绩,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维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7(10).
        [2]李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园,2017(28):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