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3期   作者: 罗世林
[导读]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愈发频繁,

        罗世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北流镇中灵小学,广西 北流 537400)
        摘要: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愈发频繁,不仅给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了教学上的便利,也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同时也使数学教师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融合进行了深入研讨,以期在该领域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能够显著促其教学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
        当前,随着资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课堂教学方式有着突破性的进展,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成为教学的“利器”,尤其将其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无缝连接,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提高教学效果。但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加以探讨和改进。有鉴于此,本文从问题出发,深入探讨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信息化手段,创设直观形象教学情境
        以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为支撑,使得传统教学情境得以改良与优化,充分发挥了学生对生动教学情境内容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入探究的热情,他们在此直观形象化学习情境下,更愿意全身心投入其中,获得良好的数理知识学习的感知与体验,有效地理解教学情境中蕴涵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建构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数学教学更好地展开。
        例如: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矩形的动画转换视频。通过这个视频,学生们可以看到一个面积:的长方形,接着,学生们可以看到这个矩形逐渐被拉大,转换成平行四边形的新图形。因此,学生对两个图形的变换,以及面积变换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好奇:"这两个图形间的面积有何变化,怎样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如何推导?"毫无疑问,问题驱动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学习经验,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成果得到质的飞跃。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数学理解能力
        小学教育中的数学学习内容虽然只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但它所包含的逻辑与抽象,对小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为此,教师要想办法来帮助孩子们化解理解难度,促进其更有效的学习。

基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活跃的特点,教师可将信息技术充分引入课堂学习之中,以直观的知识特效的形式来引导小学生的专注力,以此他们感到抽象的数理知识不再枯燥抽象,而变得有趣起来,这既能深化其对数理知识的感观体验,又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记忆及掌握新知,更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拓展了小学生的思维空间,全面发展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以《数学广角——优化》一课为例,本课主要通过泡茶、烙饼等日常用品的布置,使学生掌握综合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但是,仅靠老师的口头和讲课,很难让学生联想到课本上描述的情景,增加了他们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这时,教师可将泡茶的整个步骤以多媒体微视频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对其进行引导讲解,如"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烧开水的时候,我们可以拿起茶叶和清洗茶杯",再将学生分成几组,引导他们对泡茶过程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这样,以多媒体PPT辅助开展学习活动,又加以自由开放的协作方式,有利于增进学生间的协作,而且提升了学习效能。
        三、应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束缚,能将动态的事物变成生动的事物,抽象的事物也不再晦涩难懂,更加具体、直观,变得形象鲜明,借助学生的综合感知协同功能,能够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巧妙有效突破课堂难点。尤其在数学课上,教师合理运用动态信息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多媒体PPT传播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内容,以简单化、直观的方式展示数理知识,在感知能力强的特效作用下,加深学生的认知体验,让他们感受学习数字的乐趣,促使其能正确理解知识,扎实掌握知识。
        例如:以“圆面积的公式”教学为例,如沿用往昔的惯用的剪、拼法,将圆周以半径划分几个等份,然后将其剪切成近似长方形,再引导学生一起探讨。这样,不但难以体现分数越多,所拼图形越近似长方形的效果,同时太过麻烦。若能应用多媒体能完美地解决这个不足,教师流感用作图应用软件,将圆圈沿直径平均分为,这六种情况,透过课件任意呈现不同的分拼,进而让学生发现分数越多,其拼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并通过课件操作、演示,使学生清晰地发现所拼长方形的宽近似于圆的半径,而它的长约是圆周长的,再以长方形面积公式导出圆面积公式。这既节省时间,又直观明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参与,大大改善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推动了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与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利用信息化手段来优化教学情境;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难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有效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长足发展,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宏州.刍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J].家长,2020, No.331(09)
        [2]刘燕.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