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式课堂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3期   作者:杨雷
[导读] 合作探究课堂的构建原则是开放、民主,师生之间的配合要密切

        杨雷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芦池湾小学,443623)
        摘要:合作探究课堂的构建原则是开放、民主,师生之间的配合要密切,学生的发展要看得见,教师教得恰到好处,学生学得扎实有力,这样才能推动课堂高效进行。小学数学课堂上践行合作探究的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有效的互动,对学生的引导要点到为止,开展的活动要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布置的任务要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信心,还要提供给学生质疑发问的空间,使他们在质疑中学习,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做好以上这几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高涨,对知识的理解也会变得更加深入和透彻,能够建立自主学习的行为,进而打好深度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探究;课堂策略
        合作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中力推的一种模式,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只负责听课、写笔记、做练习,鲜少有自我发挥的空间,难以获得向老师提问的机会,即使老师主动询问是否存有疑问,也会迫于压力或者害怕出错而放弃提问,最终只能成为学习的机器。而在合作探究式的课堂上,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主要职责放在引导上,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经历探索过程,使他们自主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效地发展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一、主动与学生交流探讨,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生爱动、爱玩,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通常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会用过于严肃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轻松地说出看法或者疑问,甚至会尽量刷低自己在课堂上的存在感,就出现了互动不积极的现象。那么在合作探究式的课堂上,要让学生变得积极起来,教师就要主动出击,多用鼓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用肯定和激励的目光看着他们,给予他们信心,消除他们内心的顾虑,这样才能促成师生合作的有序进行。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变换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不以提问题为主,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或者观点,不直接否定他们的说法,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能够有效缓解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得不那么紧张和害怕。例如在“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要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提出几个包含多步运算的问题,为了能让他们大胆地说出问题,给予他们一些提示:图片中有多少人、他们是如何分工的、总共有多少中活动等,鼓励那些毫无思路的学生按照特定的模式进行提问,激励那些有想法的学生大胆说出答案,接着再共同讨论每个问题应当如何解决,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四则运算的规则探究中,让他们在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中掌握知识。利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思路和目标,让他们的探究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增强了他们的探究效果,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合作中注重分层引导,开发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上构建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活动,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引导的作用,将重点放在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上,改变他们单一的思维模式,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开阔,为进一步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打基础。

所以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要设置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或者任务,并且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以此来获得成功的教学成果。例如在几何图形相关知识的复习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画出不同类型的图案,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完成这项简单的任务,与此同时抛出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如何计算所画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过程中可以用什么方法?将这些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之后可以得到什么图形?让学生回顾割补法、填补法等计算方式,回忆平移、旋转的特征,使他们熟练地运用面积周长等计算公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过程及过程进行指导,直接指出他们认知上的漏洞,督促他们自主完善知识结构,为他们指明复习的方向。在这样的活动中,让学生将有关图形的知识进行了串联,突出了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及关联性,发散了他们的思维,也使得学生的复习更加系统和全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了需要重点复习的内容。
        三、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提高探究深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就要巧妙地设计教学过程,用自学来代替直教,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那么作为教师就要适当地放手,将提问或者质疑的权力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发问,同时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与他们进行深入地探讨,逐步提高探究的深度,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比如讲解到“鸡兔同笼”的问题时,有些学生进行了提前预习,对书本上的解决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解决过程比较繁琐,而且数据小的情况下能得出答案,一旦提高了数据大小,过程将会变得更加繁琐,会浪费很多时间,是不是可以用假设法来解决呢?询问其他学生是否有类似的想法,组织他们运用假设法进行探究,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又有其他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在黑板上罗列出所有的问题和方法,进行一一地探索和验证,全面地分析每种解题方法的使用范围及优劣势,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列表法、假设法等技巧,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疑惑,又让学生掌握了多种解题技巧。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探究,主动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质疑能力得到了提升,能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看待问题也更加全面和细致,综合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这种氛围下,他们学得轻松自在,教师教得也轻松高效,师生之间的合作也变得更加密切和谐,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总体而言,要构建合作探究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就要适当地放手、放权,信任学生,设置恰当的任务,注重课堂的层次,实施有效的引导,多与学生互动,使得教学面向所有学生,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抓住知识的本质,组织他们总结学习技巧,这样才能让学生快速成长起来,使他们真正地掌握学习技巧,彻底改变学生不主动、不积极学习的现象,进而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婷.探究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3):169-170.
        [2]周影.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解析[J].科幻画报,2020(07):222.
        [3]程金平.以合促学 深化课堂探究——小学数学合作课堂的构建[J].科普童话,2020(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