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3期   作者:王娟娟
[导读] 数学是靠积累的一个学科

        王娟娟
        陕西省兴平市西吴初级中学 陕西 兴平 710061
        摘要:数学是靠积累的一个学科,初中数学是以后进行更深层次学习的基础,因此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课堂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引导学生的思路。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数学课比较枯燥,学生很容易出现打瞌睡、开小差的现象,因此数 学课上的互动就变得特别重要,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课堂互动形式,但 如何有效的提问是教师们要面对的问题。有时候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没 有学生来响应,那课堂的气氛就会比较尴尬。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 有效性就特别的重要。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数学课堂上有效提问最重要的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对于老师出的问题理解了吗?理解多少?老师应该怎样讲解接下来的课程,这才是有效提问的作用,这样的有效提问很需要一盒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面对面平等、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关心爱护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积极踊跃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还有个别学生不敢起来回答问题,害怕回答问题错了被老师批评、自己没有面子,同学嘲笑等,所以老师有必要对学生做出接下来几点;对主动回答问题的给与鼓励;对学生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尤其对成绩差的学生做出更多的鼓励,以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等,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的积极努力的学习。因此老师在提出问题时,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并对学生给予肯定,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些学生觉得数学比较枯燥,理论知识多不想回答问题,因此老师应当注意课堂是否活跃、还要注意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老师的互动来。好的课堂氛围老师和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知识且没有学习的压力。老师提出问题时,课堂氛围活跃,精神放松,老师和学生频繁的进行互动,学生们争着表达自己观点,课堂上百家争鸣,各抒己见,这就是最好的场面。
        二、把握提问的度
        课堂互动是绝对不能少的,但是也存在着物极必反的问题,比如在整个过程中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那么会让学生的压力很大,精神紧张,因此老师要把控好课堂上提问的量,正常一节课老师备几个问题就可以了,这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把新学到的知识充分理解吸收。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假设,如果老师课堂提问的次数过于少,有可能个别学生会出现犯困、走神等一系列状况,为了避免学生因为没认真听讲导致学习跟不上进度,老师可以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清醒回神一下,那么这种现象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老师在提问时应掌握好提问的度,知道什么问题适合提问,要明白自己的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有些问题较难,老师就可以不提问或者把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在下堂课再进行详细的解答;老师在提出问题时要注意提问的知识点在哪,还要综合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有些问题不是一个问题就能回答正确的,需要老师循循渐进的提出问题加以引导,最终导向正确的答案。例如:二次函数的解答题,通常一个大问题带着几个小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也是有关联的,一个问题时另外一个问题的铺垫,如果没有前面的问题,后面的问题就没有办法解答,老师可以参照这些问题的方法,继而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找到问题的答案,所以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多个问题对学生进行一步一步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解答的思考方式。
        三、把握提问的量、掌握提问技巧
提出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有些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开小差,那老师完全可以随便出几个简单的小问题进行干预,但不是所有问题都以简单为主,有些问题要经过老师精心准备的。老师在设置这些问题时要想到以下几点;想怎样引导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融汇贯通、这个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和之前的问题大同小异、是否对全体学生都适合等。如若设置不好,第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第二还有可能影响课程的进度;第三还有可能打乱老师和学生的节奏等。例如老师设置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老师让学生自行的思考,但是问题确实回答不上来,老师着急,学生焦急懊恼,宝贵的学习时间也浪费了,影响了课堂的进度,同时师生之间的情绪也跟着受到波动,所以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不要一味的过于简单或者困难,要选择难度适宜的问题,还要兼顾全体学生,这才是有效的方法。老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可以设置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有注意问题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怎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何体现知识的实用性,可以通过创设一些生活中的情境来进行提问。例如学习圆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考虑圆的问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就可以用圆形花坛为例,假如要修一个圆形花园直径5米,花坛外修3米的路,求小路的面积为多少?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在学到方程式的时候,就可以这样提问,一个人一天栽3棵树,66个人10天栽多少棵树?栽3000棵树55人需要多少天?等等。想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需结合生活创设一些问题,同时需要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事物进行观察,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老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更需要考虑学生的回答体验,贴合教学的重点难点,保证问题的明确性。如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的探讨,可以多一些新颖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时,老师要掌握提问的时机,这样学生回答问题才能答的更好,知识点也会记的更牢固。因此老师可以设置一些重要的问题在课堂事物前15分钟至20分钟进行提问,这样已经听懂的学生可以顺着老师的思路做出回答,这样做起来可以事半功倍。如果临近下课的时候才想起来提问的话,效率一般不是很高,这是学生们的思绪已经不在课堂了,回答问题也许会比较敷衍,因此老师在提问的时候也要掌握提问的时机,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结束语: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把握提问 的度和量,注意提问的技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跟 着教师的提问进行积极的思考,另外还要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事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行多元化教学,这样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