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高中课堂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3期   作者:列颖娴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也飞速发展,“微时代”已经到来

        列颖娴
        广州市增城区仙村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也飞速发展,“微时代”已经到来,各式各样的时代产物也顺应而生,互联网上信息的内容和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而对于目前的高中学生而言,由于对新兴事物接受能力快,且思维活跃不坚定,极容易受到网络上各式各样观念的引导。对此,学校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利用“微时代”产生的工具手段来帮助学校进行德育渗透教学。所以,本文对如何在“微时代”高中课堂进行德育渗透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帮助高中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和意志品质,成为道德观念正确积极向上的人。
        关键词:“微时代”;高中课堂;德育渗透

        前言:“微时代”的到来非常迅速,许多新兴事物和观念如雨后春笋版破土而出,由于“微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而信息更加碎片化,所以,会让许多高中生在信息接收不全面和不良信息的影响下建立了错误的社会观念。学校和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正视新兴事物的特点,利用新的工具和手段,帮助学生在“微时代”中建立正确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观点,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德育教育渗透工作,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健康的成长,让学生能够发展成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提升德育教学质量。
一、“微时代”高中课堂德育渗透教学的必要性
        “微时代”滚滚而来,微博、微信在我们生活中已不可或缺。寥寥数十字或短短几分钟,便可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也可表明观点、启迪思想。微,让表达门槛变低;人人都可走上前台、展示自我、分享生活,很多平凡的人生在微时代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但,事物皆存在两面性,有利就有弊。微时代繁荣背后,便是隐忧。网络上擅长“微新闻”的标题党,每每断章取义;沉迷“微媒体”的低头族,看的不是知识而是花边新闻。作为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他们往往缺乏整体思考,懒于深刻认识。当只言片语的吐槽变成众生喧哗的狂欢,价值观被“微”成肤浅化。所以,高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工作,所谓“教书育人”,要在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将他们培养成为一群有正确思想品德修养观念的人,来让学生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1]。
二、“微时代”高中课堂德育渗透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转变教学理念,完善德育意识
        渗透式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研究的教育方式。而在高中德育教育中,通过渗透式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思考方式和正确的德育意识,让他们能在“微时代”的环境中有自我思考和分辨能力,不会被消极负面的信息观点所左右[2]。
(二)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个人道德修养
        教师要通过德育渗透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让学生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改变教学方式,不拘泥于课堂,通过社会事件和社会活动来引导教育学生,例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中“丰富多彩的消费”这一课,德育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家庭,进行生活消费规划,每个小组之中的同学一定会互相监督,并帮助彼此查看物品,查缺补漏,并对于同学过多的消费加以制止并说明缘由,在无形之中,纠正了许多同学的消费观点,并促成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好习惯。
        
(三)有利于推动思想文化建设
        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通过积极正能量的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影响,对学生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爱心培养有重大的意义,也对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有推进的作用。让学生成为一群有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的人,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能量,有助于国家未来精神文明的良好发展。


二、“微时代”高中课堂德育渗透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以身作则
        教师,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学生,时刻都在观察着老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并以老师作为自己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身教重于言传,“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教师的无声行为就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榜样[4]。
        教师一方面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依法执教;另一方面教师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突破口,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追求和个人修养,努力做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尊严,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信的面对明天,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爱,去爱自己、爱周围的人。
(二)建设具有“微”特色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课堂模式
        “微时代”的到来,对学生来说虽然有许多负面消极的影响,但也为教师带来了许多利于教学的工具。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在各种教育平台上下载优秀的课件和借鉴先进的教育方式,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新的形势来教学,这些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快、更主动的接受,利于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将许多优秀的人物事迹、社会案例制作成视频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这样能够更直观、更立体的为学生展现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意志品质,让学生对优秀的人物事迹进行体会并学习,来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道德规范[5]。
        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新型的短视频手段来辅助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些宣传积极观念的视频进行整理编辑,然后通过直播的手段在直播软件上进行分享播放,每周让学生进行定期的观看,并能够在观看时与教师进行实时的在线交流,让教师为学生进行讲解和交流,营造一个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和主体性的德育微平台,从而传播德育正能量。
(三)挖掘教材内容,丰富学科课程的应用素材以及学校德育资源库
        在进行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时,许多时候学生对教师引用的素材案例并不了解,由于人物事迹的陌生,从而没有让这些事迹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由于每天的学习接触,学生对于教材中提到的人物事迹非常了解,而教材中有许多从古至今的英雄人物,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些人物积极、正能量的事迹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利于学生接受。
        教师可以将教材中所提到的所有历史人物的事迹整理起来,例如明朝散文家宋濂,不仅热爱读书而且文笔好,遇到不会的问题总是想要弄清楚,甚至为了请教老师不辞辛苦,冒雪前往老师住处去拜访,不畏严寒,多次拜访,老师最终被他的诚意打动,耐心解答宋濂的问题。这一例子教师就可以应用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微时代”的技术手段来建立一个学校的德育素材库,让学生能够随时地进行观看和学习,方便他们对历史人物的积极行为进行思考,起到熏陶作用,让教材里的内容能够为学生起到一个正确的导向作用[6]。
结束语: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必然的,作为高中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并利用好“微时代”中产生的工具来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工作,创建更加便于学生接受和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的德育发展,让学生能够在新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下拥有正确、积极的观念和思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在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的建设过程中虽然道路崎岖坎坷,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诸方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冲破障碍,耕耘出一片更为广袤、肥沃的田园春色。
参考文献:
[1]舒朝贵.“微时代”到来对中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7(6):119-120.
[2]白健华.微课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6(17):55-56.
[3]李 珊.“微时代”中职德育教育路径创新探讨[J].祖国, 2018(4):181.
[4]黄 莺.“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J].新西部,2016(5):156-156.
[5]袁钱芳.“微时代”中职德育教育路径创新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6(10):232-233.
[6]唐 莉.“微时代”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研究[J]. 理论观察,2016(7):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