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健康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3期   作者:王扬选
[导读]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发展体能法、实践练习法、直观法等多种方法

        王扬选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马坡镇初级中学        537712
        摘要: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发展体能法、实践练习法、直观法等多种方法,其共同的特点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过度强调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运动技能,对学生个性化动作的发展避而不谈。随着新形势的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学活动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均衡发展的新时代的社会型人才。为此,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把握好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二者之间的联系,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初中体育健康;教学策略;有效策略
        教师需要革新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思维,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与能力培养计划,提升学生对学科的认知与应用程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思维逻辑规律,体育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性的变革,为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知识讲解,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
        1、教学方式固化
        部分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沿用着略显落后的授课方式,教学理念也与时代进步的轨道有所脱离,只关注最后的体育成绩,而对体育的实践性有所忽略,灌输较多的理论,使课堂呈现出枯燥感,导致学生的潜能得不到有效的释放。
        2、重视度不足
        初中生的学业压力开始增加,家长及教师更注重文化课的成绩,而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足,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更喜欢自由活动,缺少参与锻炼的意识。同时,学校的部分体育设施老旧,整体建设不够完善,足球和田径场与实际需求不契合,羽毛球、网球等体育器材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没有定期维护,妨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
        3、缺失有效性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以快乐为主线,融入健康的理念。但教师在授课时缺少相应的理念,而且对授课目标有一定的误解,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而降低体育锻炼的难度与强度,对学生行为有不同程度的限制,采用过多的游戏环节而忽略体育技能的锻炼。部分教师在授课时误解快乐教学,使自由活动占据过多的课堂时间,训练的时间不足,使学生身体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二、初中体育健康教学的有效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
        在新形势课标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学活动要采用激励为主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避免学生出现消极颓靡的学习心理,确保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例如,在“实心球”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细心地为学生讲解掷实心球是一项技术含量相对比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不是因为个子高,身体力量大就能掷得远,而是要靠对投掷动作的精准把握,技术动作越到位,就能掷得越远。经过教师的一番鼓励,学生就能不再无限放大自身生理方面的不足,而是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主动学习更科学的运动技能,放大自己身上的优势,缩小自己身上的不足,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掷实心球技能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理念的更新下,教师就能以更加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更耐心地指导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摸索各项体育运动的技巧,从而打造更加积极活跃的教学课堂环境,让体育与健康知识之间实现无缝衔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2、关注个体差异
        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认知特点,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课程基础与思维特点开展多样化的讲解。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差异,对课堂教学也会提出不同层面的需求。因此,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分层教学的方式,以此强化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理解能力。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排球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各有不同,在排球运动能力上也体现出很多差异。对此,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围绕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与考核标准。一些学生的排球基础比较差,对待这样的学生,体育教师应该合理降低考核的标准;而一些学生的排球运动能力比较强,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鼓励他们在达到考核标准的基础上突破自己,努力达到更高的排球水平。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体育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与个体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逐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引导合作探究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给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知识讲解,培养学生的核心学科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学生学习和实践体育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理念。研究指出,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热情,符合“以学生为本”思想理念的要求。在体育课堂中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收获更高的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对学生开展篮球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改变陈旧的知识讲解方式与能力培养目标,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认知特点,开展合作学习,打造创新性的知识探究平台。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基础与能力等,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教材知识,进而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篮球教学的特点,提出多个层面的探究任务,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课程知识:一是分析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介绍一些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二是思考篮球运动的规则与学生需要掌握的运动技巧;三是探究篮球运动和学生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四是讨论怎样在篮球比赛中获得胜利。这样,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体育课程知识进行多个层面的探究,在提高班级学生对篮球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强化他们的运动能力,以保障体育学科教育的创新性与成效性。
        三、结语
        在初中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巧妙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体育技能和健康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撑。
        参考文献:
[1]杨勇.关于初中体育健康课教学的几点尝试[J].赤子,2017,(33):199.
[2]王世贵.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7,(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