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倩
淮南联合大学 公共教育学院 232001
摘要: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开展在高校中受到学生的欢迎,如何让体育舞蹈俱乐部的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发展,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我国高职类院校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特点和现有状况进行分析与讨论,对反映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 体育舞蹈 俱乐部
随着我国高职体育教育逐渐完善,高校中的体育课堂逐渐由填鸭式的教育逐渐向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发展。俱乐部式的体育课堂也被学生所喜爱。体育俱乐部是高校深化改革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通过分班相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进行学习。体育舞蹈俱乐部能满足相同兴趣爱好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根据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层次根据学生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广大学生也因体育舞蹈俱乐部新颖时尚被吸引。体育舞蹈俱乐部利用会员制的方法将有着体育舞蹈爱好的学生联系在一起,用聚会、会员、联谊等形式将不同层次有着相同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锻炼。进入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学生也将根据其爱好的舞种,分别进行小团体的练习。体育舞蹈舞种多样,风格迥异值得被广大学生所喜爱。
一、高职类体育舞蹈俱乐部发展的特点及现状
(一)体育舞蹈俱乐部的特点
体育舞蹈俱乐部在国内高职类院校中开展较为广泛,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体育舞蹈俱乐部的教学模式与运作方式深得学生喜爱。体育舞蹈俱乐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定位到心仪的老师,教师也能够给与学生更专业细致的指导。采取主体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学习形式,较大程度提升了课程学习的效率,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采用探究式学习为主导,采用课上与课下学习相结合,较大程度上把课程学习的时间延长到最大。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参加俱乐部,在课余时间能够参与到锻炼中来,不仅能够使学习内容得以巩固,且能够提升体育舞蹈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体育舞蹈俱乐部开展的现状
1.会员制在高职类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中不够完善。
体育舞蹈俱乐部的特征是会员制。在体育舞蹈俱乐部中有着管理权限的是管理会员,普通参与的学生是普通会员,在俱乐部的学习中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由老师制定学习计划,管理会员协助教师进行任课教学,帮助普通会员进行学习。管理会员也称骨干会员,是有着一定体育舞蹈基础的会员,普通会员则是体育舞蹈中的爱好者。在体育舞蹈俱乐部中在大学中参加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大学生首先是因为兴趣和热情,其次参加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学生有着与此相适应的体育基础。体育舞蹈俱乐部以学生兴趣为指导,合理的运用学校的体育舞蹈资源,使得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开展适应现在大学生的需求。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开展体现出来的是以师生关系为主导的俱乐部模式,没有发挥出来俱乐部自身的管理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俱乐部模式下的会员制的优势。
2.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
体育舞蹈种类繁多,每个舞种风格迥异,其中摩登舞项群中,在高职院校中最受欢迎的是华尔兹;拉丁项群中最受欢迎的是伦巴和恰恰恰。这几种舞蹈在高职院校更容易开展。普通体育课和选修课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有一种是课上为基础教学模式,课下为选修课模式。高职类院校中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
但是体育课程安排较少,一周一次。体育舞蹈入门较难,学生群体体育舞蹈基础差距较大。因此在高校体育舞蹈俱乐部开设的过程中以学生兴趣为主导,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舞种进行教学,其他较难舞种进行选修。学生在体育舞蹈俱乐部中采取小团体的活动方式。由代课教师进行组织活动,再分为不同的级别,进行不同舞种的学习。在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过程中,有着舞蹈基础的管理会员,不仅仅是老师的助教,进行教学,同时也传播体育舞蹈文化,使得体育舞蹈文化与校园文化更好的相结合。参加体育舞蹈俱乐部的会员注重舞蹈技术的学习,同时也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舞蹈气质。由于专科院校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只有3年,管理会员换届快,以及在校期间体育课程实际学时不够,学生在体育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只能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及套路。管理会员可以练习比赛套路时刻准备备赛。
3.体育舞蹈俱乐部资源匮乏
体育舞蹈深受广大师生喜爱,但是体育舞蹈做为新兴专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其次,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师资源匮乏,大专院校很多体育教师兼职体育舞蹈健美操,身兼多职;体育舞蹈俱乐部理论匮乏,体育舞蹈大学教材内容编写较为零散,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教学理论。在众多版本的教材中关于动作描述的不够详细,更多的是体育舞蹈文化的传播,这说明体育舞蹈在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中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学设施比较简陋,没有专业固定的练习场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未能规范化,规模化。未能为持久性的教学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条件,为此,优化和改善场地设施条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类体育舞蹈俱乐部发展对策
(一)完善体育舞蹈俱乐部的管理模式
高职类体育舞蹈俱乐部由公共教育学院中的体育组引导学生进行管理,完善体育舞蹈中的会员制模式,制定相应的会员学习,积分模式。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层次水平,体育舞蹈俱乐部在开放的同时,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不同课程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层次分布由老师制定相应的课程学习。根据学生的参加的次数、锻炼的效果、进步的幅度、学生的互评以及老师的评价最终给与学生每学期参加体育舞蹈俱乐部的考核成绩。
(二)完善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
体育舞蹈俱乐部在开展的过程中,抓住学生兴趣点。采取俱乐部的形式,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利用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时间参与到俱乐部活动中。体育俱乐部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和发展 ,逐渐被在校大学生所接受和喜爱,也逐渐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三)完善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师资源、场地资源
首先要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各高校加强聘用专业能力强的老师,不断完善在校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增加教师继续学习的机会。不断深化体育舞蹈俱乐部的改革。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教科研能,鼓励教师不断完善体育舞蹈相关理论,鼓励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其次,不断完善体育舞蹈教学环境,加强体育舞蹈房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普遍学生反映舞蹈房设施简陋,基础设施差,体育舞蹈在开展中不仅不要场地还需要音响、镜子、以及网络等。体育舞蹈的发展离不开好的室内环境,想要开展好体育舞蹈这门课程必须有专业的场地。体育舞蹈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体育课的教学模式,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一起上课。通过体育舞蹈俱乐部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学有所赛,学有所得,让学到的舞蹈动作有展示的平台和机会。
参考文献
[1]罗达勇,汪海燕.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372-374
[2]邹师,冯火红.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与特色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70-73.
[3]田振停.简析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2015. (08).
[4]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EB/OL].(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