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让小学数学在生活化教学中绽放活力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莫色拉铁
[导读] 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国内教育也不断水涨船高

        莫色拉铁
        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马拖乡柏联小学
        摘要: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国内教育也不断水涨船高,民众在教育方面的要求同样水涨船高。过往的教育方式明显滞后于时代的新要求,推动教育创新成为时代的呼吁和号召。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克服过往教育脱离生活的缺陷问题,将教育和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在一起的生活化教学,将成为各级学校教育的新选择,对于小学阶段而言更应如此。本文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上,探讨利用生活化教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教学;生活化教学;创新教育
        引言:过去的教育在为社会发展不断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显露了很多问题和弊端;同时,教育事业的不断成熟也需要自我升华。在这种情况下,推动既有的教育方式的创新发展,成为越来越明显的时代呼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生活化成为时代的选择及新宠。常规所言的教学生活化,指的是教学过程及内容应该密切联系所负责班级学生的具体生活,以他们日常所见所知的琐事为着眼点,藉此更有成效地推动实现知识在师生之间的有效传递,降低学生吸纳知识的难度,深化他们理解所学知识的精准度,同时推动他们的所学反哺生活,在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应用。数学学科理论抽象性较低,有着明显的生活化潜质,其中很多知识点均源于生活,均因解决具体问题而生。所以,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创新践行生活教学,将利于孩子们学习主动性的提升,进而利于他们能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遭遇到的难题。有鉴于此,本文细致阐析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生活化的具体路径探索。
        一、借助发掘小学生熟知的生活资源推进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和数学有关的素材可以说是遍地可见,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过,孩子们的生活阅历一般非常局限,何况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所以在体验数学用处方面存在局限,往往意识不到这种现实。对此,老师需要灵活借用他们随手可见的事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假设他们发现所学和他们的日常所见非常贴近,他们会不由得提高学习的兴致。因此,以孩子们熟知的事物为着眼点,打造数学教育情景,扫除他们的学习障碍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原本平淡的现象背后实际上隐含数学知识等相关内容。例如,在讲授“千克与克”一节时,老师如果一开始从理论上阐述其重量的不同等,可能会让他们直接发蒙,甚至让部分学生昏昏欲睡;但是,如果一开始借助多媒体或优美的板书,展示部分随手可见的物品,比如方便面、面包、火腿肠、茶叶等几乎大部分食品的包装表层基本上都有重量相关的标志,洗衣粉、洗头膏、牙膏等生活用品的包装也有关于多少克之类的说明。在展示完大量案例后,可选择其中的一二让学生们更直观地认识千克和克的区别,比如选择5升5千克的水,及5克的酵母粉,将两者进行对比,学生们会非常直观的感受到千克和克在重量方面具体有多大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再回头讲授教材中的内容,学校效果将事半功倍。

学习完教材内容后,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将生活化教学进一步延伸,在孩子们对克和千克有了初步认识后,拿出苹果、鸡蛋、大米等没有标明具体重点的物品,让孩子们估计其大概的重量,并借助便捷的计重器对他们的猜测进行核验。如果再为每种物品增设价位的话,还可以鼓励他们计算价格等。这样,不仅能巩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还能推动他们更好的利用这些数学知识。
        二、借助发掘小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资源推进教学
小学数学中和统计及概率相关的知识,尽管在精准计算方面的要求不是太高,不过在逻辑分析能力方面形成的挑战,对于部分小学生而言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毕竟,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的思维主导基本上依旧是形象思维,让他们思考逻辑比较严密的统计和概率问题,往往存在着程度不一的难度。面对这个问题,老师可根据所负责班级所处的具体环境氛围,在其中选择他们熟悉的现象,以此为切入口,进行讲授,一方面能让他们饶有兴致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还利用他们对熟悉现象的熟悉度降低学习知识的难度,克服可能存在的畏难心理,进而推动数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这方面,对于各地小学而言,最具有借鉴价值的可资利用的现象当属系列自然现象,毕竟各地的生活方式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自然现象往往具有更大的趋同性,类似成功地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普及性价值。
        三、借助发掘小学生生活实践中的有用资源推进教学
古人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空谈万言,不如一步实践,实践相对而言的重要性远非言论虚谈所能及。小学数学老师探索推进生活化教学,实际上更应该尝试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在实践或者模拟实践中运用生活知识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组织类似的活动一方面能协助孩子们深化巩固他们学习的新知识,另一方面还有助于他们探究及实践能力的锻炼及提升。并且,在虚拟的仿真情景中,孩子们可积极探究,比较自如地展现他们的能力。期间,老师可以适当地点拨引导,推动实践活动的有序高效推进。比如,在学习“千克与克”一节内容之后,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班级内或校园内组织孩子们的美食节活动,邀请家长准备各种小吃等食材,预先确定价格,准备小秤等设备,让孩子们自由挑选,在家长的协助下称取想购买的美食,继而跟进单位价格情况进行换算,正确无误后,支付费用。再这样灵活的课堂中,不仅有学生的自由讨论,而且有他们的购物实践,在这个实践活动中,他们的千克与克等的重量认知、简单运算能力均得到有效锻炼,而且表达沟通能力等也获得了锻炼的机会,对于部分孩子而言甚至可直接激发出他们的商情。这样,不仅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还能在深化运用的过程中,推动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会让他们切实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具体价值,让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及教育水准的持续提升,均需要推动实现教育的进一步转型升级,以与时俱进地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生活化的探索践行成为越来越多小学老师的选择,甚至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对此,小学数学老师,应该顺应这种时代大势,充分发掘钱存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甚至可考虑组织各种实践仿真活动,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推动实践生活化教学,以推动孩子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明贵.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144-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