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龙态良
[导读] 由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为一项比较深奥并且枯燥的课程
       
        龙态良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麦地小学
        摘要:由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为一项比较深奥并且枯燥的课程,因此就要数学教学中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不能对知识泛泛而谈或者是单纯的去进行概念理论知识的灌输,要针对数学的教学特点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去渗透,才能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可以促进校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文章主要阐述如何让生活走进小学课堂当中,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促进小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
        关键词:生活;小学;数学课堂
        教育改革之后,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在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适当的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的生活化,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发现数学的魅力。
        一、新知识生活化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并且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对学生教学过程中要对新知识进行创新,方便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教师在开展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年龄和阶段进一步对生活的素材进行挖掘创作,创造一种生活情境。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比较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还可以进行现场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知识的探究,深层次对数学知识进行挖掘,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课堂的效率。例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课题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学生平时比较喜欢的游戏,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分别叫10名学生上台去进行排队投球的游戏,按1~10号的顺序位置依次进行投球。10号投完球之后再重新轮到1号投球,反复三轮,由于这个游戏非常的有趣而且参与性强,就能很快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台下学生观察参加游戏学生的出场顺序,从而体会1~10号的学生出场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出现,可以帮助学生对规律形象和直观的感受,从而形成规律概念。既让小学生体会到了规律的形成过程还能加深对规律的概念理解。除此之外,还促进了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体会到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二、情景教学
        想要做好小学生的教学工作,就要在小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在他们平时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入手。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概念离生活比较远的事物他们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当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就要在教学情景中创设一个学生身边可以看的到摸得着的事物和环境,这样才能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内容提高其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开展年、月、日的教学课程之前,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个问题,例如:一位老奶奶在2018年才过他的第20个生日,同学们知道他今年他的年龄吗?对于这个问题由于并不符合常理,所以也很容易就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全班一下子就可能进行讨论。这时同学们肯定会很急于知道为什么老奶奶在2018年才过他的第20个生日。在这时老师就可以提出年、月、日教学的课题,通过这种设置悬念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引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对结果炙热的追求随老师进入到认识过程情景当中。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利用数学教材组织集体活动发扬民主等进行情景的创设。
        学生通过自己对数学的实践探究所获得的知识印象是最深刻的,也是最牢固的。根据实践表明,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实践参与学习可以比学生听老师讲课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活跃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知,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去主动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标。
        三、课堂作业生活化
        新版的义务教学课程指标明确指明了学生要在现实生活中认识到数学并且要让数学广泛的应用到生活当中,这样学生才能切实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习数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去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转化到生活当中去,可以通过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才能够真正的体会数学的价值。比如在对认识人民币这一课进行教学时可以布置小学生周末去陪同家长购物,读懂超市里面物品价签并且对购物小票上价钱找补的信息进行掌握,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一项生活技能。例如在上三年级课堂的轴对称图形这一节课后的数学作业可以布置成动手折一折、画一画的作业用轴对称图形来进行教室的装扮活动,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运用,与此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帮助小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更加热爱生活。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好动和好胜等,他们渴望学习心得知识但是又不想被固有的教学模式所约束,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也能运用到生活当中,在进行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多多和生活的场景去学习,教师要创造一个积极开放的教学环境,设计生动有趣额的情景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实用性,让数学真正的走进学生的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赵梅俏.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求知导刊,2020(07):33-34.
        [2]朱小琴.如何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6):113.
        [3]杨树梅.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