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吴伟
[导读] 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快速发展,需要初中教师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吴伟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干溪中学
        摘要: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快速发展,需要初中教师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初中物理教师应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的同时,还能深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物理学习以及实验操作,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
引言:
        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创新能力,物理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增加创新元素,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以创新视角学习物理知识。此外物理教师也要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在情境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借助实验教学,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转与实验相融合,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创新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物理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创新兴趣为目标,在教学中运用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在创新热情的引导下,学生会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在学习中通过不断的创新,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获得满足后,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价值。
        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兴趣过程中,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学习欲望,然后引导学生基于教学内容深入探究物理知识的内涵,在探究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的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在学习中不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教师应将具有创新特点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如大自然中出现的神奇的极光现象,让学生围绕神奇的自然现象进行探究,在探究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物理学习。
        以讲解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色散》知识为例,物理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色散现象,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将色光中的三原色介绍给学生,通过调整三原色的比例,向学生演示不同的色彩。由于太阳光具有光谱性质,属于看不见的光,教师应以红外线和紫外线为切入点,组织学生探究红外线和紫外线,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并且在探究中使学生体会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二、创设教学情境, 教会学生创新的方法
        物理知识与生活存在密切的关系,在生活中可以经常发现物理现象,如汽车行驶时的摩擦力、阳光折射等,物理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知识。在创设的情境中,物理教师要为学生建立探究物理知识的模拟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掌握创新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能发现物理学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学习思维。
        以讲解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知识为例,物理教师通过创设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密度公式及变形公式的计算方式,在探究中逐渐掌握使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生活教学情境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密度与生活相互融合,让学生以生活视角学习密度知识,教师教会学生运用创新的方法学习物理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既能提升的创新能力,还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鼓励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与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相比,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学习内容,学生在质疑中会形成创新思维,借助创新思维会深入探究物理知识,在探究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尊重,使学生产生愿意质疑的想法,再由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有助于学生进行将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学生思维表达的过程,是学生思想碰撞的过程,在思想碰撞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发展,并且在解决问题中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注重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教师应将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物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时,应使实验内容具有趣味性特点,并且将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在实验中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此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控制实验变量,让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探究不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生在探究中会逐步提升创新能力,借助创新能力学生会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在不断的实验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以讲解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二力平衡》知识为例,物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二力平衡实验,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主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让学生运用条件,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受力情况。学生在实验中采用变量控制法,可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在实验中学生根据条件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灵活调整条件用于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力的平衡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以及增加物理实验等方式,既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基于创新能力探究物理知识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陈贵生.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理科园地,2019,(3).32-33.
[2]李晓芸.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9,(15).152,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