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玉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二十八中学
摘要: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偏理科方面,综合实践性很强,而且我们不难发现,物理源于生活。所以,教师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的趣味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物理这门学科的神奇之处以及它的魅力所在。教师平时在授课时,很多时候都需要在黑板上画图,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但终究还是平面的,如果有一个立体的道具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用道具向学生进行演示,这样和画图讲所呈现的课堂效果,一定会有很大的不同,教师把抽象的理论中转化成了具体的实验,学生也更容易被吸引,从而提高了教师在物理课堂上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趣味实验;初中物理;有效结合
实验通常是用来辅助知识的理解,对知识或结论加以证明的方式,而学生在学习理科性的科目中,教师在环境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会开展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以及认知。众所周知,很多研究物理或者化学等理科性领域的学者和专家,都是通过不断进行实验来得出新的结论或证明之前的结论是错的。就比如英国的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因被树上的苹果砸到了头到后来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学生在学习物理这门科目时,教师能开展趣味的物理实验加以证明相关理论知识,可以更好的满足初中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更加热爱学习。
一、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实验是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可以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环境的影响,通过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规律。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讲的理论知识通常都是以口头或画图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表述,学生很容易因为脑海中没有更加立体的概念而不能理解,如果教师在解释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来进行辅助说明,那么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理论知识的原理以及表现所在,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质量与密度”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带领学生开展实验,准备好天平、量筒、烧杯、水、细线和石块这些道具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水和石块的重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后,引导学生利用课上讲过的公式,套进去算出石块和水的密度。在这一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充分回忆在课堂上讲过的公式并加以运用,从而大大加深了学生的知识理解及记忆能力。这一实验让学生明白了任何理论都不是凭空得出的,而是有实验作支撑的。所以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开展一些小实验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来说,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在初中这一阶段学习的科目有很多,时间安排也很紧张,平时对于语数外这三门主要的课程的学习就已经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花费了很多精力,如果在上副课时,教师讲的内容不能足够吸引他们,学生就会很容易感到枯燥无聊,进而出现在课堂上打瞌睡、跑神等一系列影响听课质量的不良行为。而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来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瞬间就可以让本来死气沉沉的课堂变成一片欢声笑语,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让学生也愿意为物理课堂投入自己的精力,这样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同样也有帮助。
例如,教师在讲授“透镜”这一章节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验证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在确认道具都已备齐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调节固定凸透镜的位置,观察蜡烛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在移动蜡烛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蜡烛有时还会在光屏上呈现出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一实验趣味性很强,每次学生在在移动蜡烛时,就会有神奇的现象发生,加上需要分工协作,一个学生负责记录数据,一个学生负责移动蜡烛并观察,学生在这其中既能体会到团队的乐趣还能学到理论知识,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离不开实践,实践也离不开实验。物理课堂上教师展开的小实验,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次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俗话说过“光说不练假把式”,口头上的能说会道不代表自己动手也能做得到。动手实践能力对当代的学生来说同样十分重要,如果在未来的岗位上,只会埋头苦干写文章,总是在幕后默默无闻地付出,不会用一些常见的办公器械或者是做除了文书方面的工作效率低下,那么对自己的工作来说,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的。教师能够通过开展物理实验,及时的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以培养,相信日后学生一定不光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会有所领悟与收获。
例如,教师在讲“电流和电路”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用电流表测电压的小实验,而且这一实验在中考的时候也经常会出,很重要,让学生多次尝试可以加深印象。教师需要在实验室配备电源、开关、小灯泡、电流表以及若干导线,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亲眼看到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这一实验需要学生做很多工作,实践性很强,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电学的相关物理学原理,所以实验离不开实践。
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在于教材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呆板地进行死读书,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进行物理学习的效率不高,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教学效果越来越差。那么,广大教育实践者应该怎样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呢?须知,利用小趣味实验进行物理教学,可以对学生的创新素养、科研素养等进行培养,十分有利于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趣味小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此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不断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为学生组织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的要求,设计电路,并让学生画出实验的电路图。然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设计的电路图进行指导,完善学生设计的电路,并要指导学生根据电路图,利用所给的实验器材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规范学生的操作,并要让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进行重复实验,减少实验误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之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结合数据处理结果,总计实验的结论。最后,教师需要让全班学生进行交流,解决彼此的疑问,对彼此的实验进行评价,完善彼此的实验,并要结合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点评,让学生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实效性。这样,教师通过利用趣味小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较好地完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教师通过在物理课堂上积极开展趣味的物理小实验,组织学生参与进来,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实践和创造能力,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记忆储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趣的实验中通过渗透教材的知识,学习到更多与物理有关的知识,开阔视野。当今的课堂不应只以满足向学生传授课本的理论知识,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向新的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初中物理课堂与趣味实验的有效结合就很好的完善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陈扬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
[2]苏广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