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结合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王多
[导读] 小学生因为年龄是非常小的,所以无论是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王多
        黑龙江省海林市柴河林业局第一小学

        摘要:小学生因为年龄是非常小的,所以无论是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还是在遵守课堂纪律这方面都是有所欠缺的,而且学生在课堂中经常会有一些小的摩擦,这些都是非常影响课堂的教学进度的,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数学知识内容的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观念,因此,本文就小组合作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结合进行讨论与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锻炼学生相互协作能力;方便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学习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因为学生的心思是非常活跃的,并不会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知识内容的学习中来,所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来了解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是什么样的,这样教师才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设计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就可以有效的活跃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锻炼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一、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非常稀少的,因为学生的性格都是不相同的,除了与自己的前后桌和同桌之间的沟通会比较多之外,班级中的其它学生基本上没有需要沟通交流的事情,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知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将小组合作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次数,提高班级学生的和谐程度。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说一下平面图形的相关特征,这样可以对之前的学习内容有一个简单的复习回顾,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做一个总结,因为立体图形的各个部分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所以它们才被称为立体图形,而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是在同一个平面内,所以它们是平面图形,教师可以为学生例举一些生活中常见到的立体图形,比如球、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等,通过这些例举学生可以更简单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小组合作来制作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教具进行相应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上鼓励学生进行相关,模型的构建,逐渐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向学生讲述相关的知识内容,结合相关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此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向学生讲述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以此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
        二、锻炼学生相互协作能力
        学生在进入到小学阶段开始学习之后,不仅需要提高自己对于各个科目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也需要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全面发展,先在也是在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需要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的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就需要将小组合作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可以真正的明白班集体的概念。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观看大屏幕中所展示的三中统计图,第一种是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各个量的多少;第二种是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第三种就是扇形统计图,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师通过为学生讲解这三种不同的统计图,需要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数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进行绘图,这样在观察的时候才可以一目了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统计图的制作和数据的收集,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在组内进行相关统计图的制作,随后在学生制作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进行相应的评价,就学生的情况,树立相关的学习榜样,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适当结合知识进行讲解,教师可以进行组别之间的比拼,教师可以采用评分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对合作默契度较高的小组进行相应的奖励,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接下来的合作学习创造便利。
        三、方便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经验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虽然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内容难度并不是特别的高,但是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经验也依然是非常宝贵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增加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方便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同时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以此来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参与其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课堂。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线段”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在黑板中画出几条长短不同的线条,线段的端点是有两个,而射线的端点只有一个,直线是没有端点的,线段有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性质:在两点之间,线段是最短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师四周的墙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线段的这个性质。教师可以进行线段概念的相关讲解,结合信息技术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逐渐帮助学生制作相应的知识网络,随后让学生就线段的知识进行讲述,培养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接下来的教学时创造便利。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不同的小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教师还可以适当对问题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教师还应该适当向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相关的阶段性学习结果分析,根据学生的单元测试情况,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合理的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教学时教师还应该适当设置分层监督机制,实行流动性监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学习成果。在教学时,教师还应该通过让学生加紧练习的方式,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内容的掌握,通过相关的小组进行简单的合作,锻炼学生的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就需要将小组合作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创造相应便利,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遵守课堂的教学纪律,这样才可以有效的确保教师可以推进课堂的教学进度,因为小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可能缺乏一定的层次,所以教师就需要通过让学生加紧练习的方式,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内容的掌握,教师也可以通过将小组合作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可以方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以此对于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秀波.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6(22)
        [2]纪振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09)
        [2]王春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J].电子制作,2014(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