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晚平
湖南省涟源市石马山镇扶胜学校 417100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数学教师所能做的只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进而促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了做到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将思考的结果应用到教学中展开实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提出了五种有效策略,它们分别是:布置趣味预习任务、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小组合作展开学习和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关键词:主体作用;有效发挥;小学数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受到了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的教学方法是单一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被动的,所导致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学生对教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一旦脱离了教师,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就会止步不前,无法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这样做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布置趣味预习任务
如果学生的预习效率有所提高,那他们就能带着充分的准备走进课堂,进而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影响学生预习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没有明确的预习目标;二是学生无法产生预习的兴趣。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趣味预习任务的布置,进而让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收获一定的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就不会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会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例如:在进行《小数乘整数》这一内容的教学之前,笔者就会让学生去扮演出题者,每一名学生都需要出10道小数乘整数的习题,这些算式是用来考其他学生的,因而他们还需要给出算式的答案才算完成任务。学生需要进行角色的扮演,他们以往都是答题者的身份,现在成为了出题者,也因此产生了兴趣,积极地去完成笔者所布置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就需要去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进而让自己收获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进行现实生活的联系,进而感受到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的话,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跟上笔者讲课的节奏,也能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二、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时间基本上都是教师在讲课,学生只需听讲即可,就谈不上主体作用的发挥。因而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安排,除了自己讲课的时间,还需要给学生留出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不仅如此,教师讲课的时间和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需要有一定的比例。这样的话,不仅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也能够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例如:在进行《位置》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在上课的前五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可能无法集中,进而影响学习的状态。此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学生需要扮演警察,对人质的地点进行描述,进而为接下来的营救活动做准备。在课堂时间的前20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都会比较集中,此时笔者就可以进行讲课,引导学生去学习知识。笔者会为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你们该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去表示人质所在的位置呢?”、“你们在表示位置的时候需要明确哪些数据呢?”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过了20分钟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就逐渐开始分散,此时笔者就可以让学生去交流讨论之前所学到的知识点,进而对其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考虑学生实际情况
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都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同等对待学生,有的学生会觉得十分轻松,有的学生则会过于吃力。
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无法得到发挥。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需要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要求,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布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等。这样的话,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就有着个性化的发展,他们的主体作用也得以发挥。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中,学生需要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展开复习,这样他们才能够顺利地去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的面积。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笔者就会设置如下问题:1、你们以前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2、你们能否根据此来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3、你们该如何去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呢?这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比较简单的,笔者就会特意挑选基础并不是很好的学生进行回答。至于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则比较复杂,笔者则会更倾向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每一名学生或多或少都能够有所收获,并因此获得成就感,他们的主体作用也得以发挥。
四、小组合作展开学习
数学知识有着抽象复杂的特点,小学生的思维又是形象简单的,因而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就很有可能遇到问题。如果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就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促使学生消极对待,进而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彼此之间相互帮助。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让各小组之间保持着竞争的关系。这样的话,学生就能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例如:还是以《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学生需要去验证自己所猜测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否正确。此时笔者就会将拥有同一种猜测的学生组成小组,让他们展开合作探究。如有的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边长乘边长,有的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乘以高。但如何去验证就是学生需要深思的问题了,此时小组合作的方式就能减轻学生身上的负担。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就会让小组内的每一名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责任,或者组织活动,或者负责纪律等。这样的话,学生就能更加积极地参与进去,并且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五、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古语有言:吾日三省吾身。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也需要进行自我反思,进而对自己有着更加清晰的认知,然后扬长避短,让自己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主体作用亦能够得到发挥。为了做到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组织反思活动,并且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进去。这样的话,学生之间就能彼此督促,他们的反思效率也能够得到提高。例如:笔者每天都会让学生展开自我反思,对自己一天的学习过程进行回忆,并且反思自己的收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优点,以及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又该如何去改进。学生需要将自己的反思说给小组内其他学生去听,其他学生也可以给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如有的学生觉得自己上课的时候总是会出神,其他学生就可以去给出解决的方法,学生也可以尝试着去改进。笔者会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抽查,确保他们的反思活动顺利地进行了下去。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并且结合反思的结果来督促自己前进,让自己有着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并不仅限于以上五种,因而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走上不断创新的教学之路,他们需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去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当小学数学教师成功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之后,学生不但能够收获知识,也能够收获诸多能力,进而促使自己有着全面而又可持续的发展。这样的话,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有所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套.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新课程(小学),2017(12):212.
[2]蔡春梅.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中华少年,2017(36):173.
[3]刘绘.在小学数学课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