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难点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陆英萍
[导读] 计算能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陆英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第一小学      广西 百色 533800
        摘要:计算能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社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内容,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当前社会人们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计算能力一直都是教师重点培养的一项能力,但是仍旧有很多教育难点,阻碍着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开展和有效性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计算教学,教育难点,教学对策
        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计算教学是最基本的教育内容,而基本并不意味着简单和不重要,恰恰相反,计算教学的方法和成效,对学生后期形成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学生们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而这些困难,正阻碍着他们计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起当前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计算教学的难点和困境,并且着力于研究出相应的对策,共克难关,提高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难点
        (一)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足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小学生们成长的环境也越来越多元化,趣味化,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世界,各种社会信息大量的充斥在学生们的生活中,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不想一味的采取一成不变的方式进行学习。然而很多学校依旧延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课堂模式之下,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计算教学方式也非常的单一。教师往往认为,学生们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必需通过大量的做题和练习,来一步一步的开阔视野,深化理解,学会应用。这样一来,学生和教师之间关于学习就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和矛盾,直接导致学生对于数学计算方面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自然而然在学习中就没有太多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开展和效果。很多学生,即使经历了题海教育,可能也很难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反而使得头脑僵化,失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模式僵化,灵活程度不足
        教学模式僵化是当前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中非常严重的一个现象。由于计算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的教授一些计算公式、计算原理等等,让学生们由表及里,一点一点的理解计算本身所具备的原理和规则,从而学会使用这些规则,为自己带来便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针对一些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公式、原理、概念等往往采用较为浅显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可能会有这样的学习误解:做题和书本中关于计算的概念是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学习的时候,只要将概念背会来应付老师的抽查就可以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分割成两个方面,十分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有时候学生哪怕摸索出了某种计算规律,对原理的不理解也会使得他们将计算变成了一种习惯和本能,却对其中的道理不甚明了。
        (三)教学习惯匮乏,思考能力不足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学生们正处于培养良好习惯,增强知识技能的关键时期,使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不仅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但是实际教学中,学生们并没有太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和需求,教师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也并不足够重视,这样一来,学生们可能会慢慢的习惯于听老师的话,放弃独立思考。短期来看这对学生并没有什么影响,反倒是一些“听话”的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计算学习的方法,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恰恰限制了学生们的学习思维,学生们可能在学习中完全不喜欢自己动脑子,只根据书本中的材料和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解题就可以了。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对策
        (一)口算教学,夯实基础
        对于很多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以为的进行笔算、竖式等方面的计算,是不恰当的,教师应当培养学生们简单的口算能力,让学生们在计算学习中,逐渐提高知识能力,对一些简单的计算内容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节省计算时间和计算成本的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对更加高一些的计算规则的应用。在计算教学中,急于求成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成果的,应当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例如在上课的前五分钟里,教师会先让学生们口算一些简单的题目,对于学生们来说,口算更多的需要锻炼脑力和思维能力,有时候大家很难主动的进行计算练习。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准备一些小礼物,或者将题目设计成一片片的树叶,在黑板上画下树干,将带有题目的树叶卡片粘贴好,每答对一道问题,学生们就可以将树叶摘下自行保存。这样一来,学生们计算的积极性的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些学生在计算中没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虽然得不到树叶奖励,却依旧需要鼓励,这时教师会默默记下这些学生的名字,并且予以鼓励,在下一次的口算练习中先让这些学生进行题目的尝试和攻克。在日积月累的练习和计算中,学生们的口算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二)生活教学,灵活应用
        计算可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一些较为书面化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元素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们积极的探索公式,理解公式,掌握并应用公式,能够给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带来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学生们对于分配率这个词的理解和认识都比较浅薄,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很容易出错,那么如何让学生们更加准确的领悟到乘法分配率的意义就成了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清晰的理解这一概念,教师举出了一些和大家关系较为密切的例子:“在上周,学校组织了全校方面的大扫除,每一位同学都参加了,学校将所有的学生分成了30个组,每个组有两2人洒水,3人扫地,2人倒垃圾,那么怎么计算出参加大扫除的总人数呢?”学生们当即列出算式(2+3+2)x30,还有学生列出了2x30+3x30+2x30的算式,教师对于这些计算的方式没有进行过多的评价,而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计算出最后的结果,最终,学生们得出的结果都是210,由此可知(2+3+2)x30=2x30+3x30+2x30=210,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充分的理解到了两个算式之间的等值原理。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进行教学,学生们自然能够更加轻易的理解其中的内容。
        (三)习惯教学,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们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计算是学生们一生中都会使用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当从长远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和培育。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们在写字方面一定要规范,数学符号一定要写清楚,不仅自己能看清看懂,也要让别人看懂。同时,在面对计算问题时,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们的审题能力,让学生们在拿到问题的时候,先把其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有序的摆出来,分析要用到的计算原理和计算原则。在计算结果得出之后,更要养成及时验算的习惯,通过正反验算,确定最终的答案,保证数学的严谨。此外,学生们会专门准备一个错题本,对自己计算中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降低此类型错误发生的概率,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牢牢把握计算教育的核心内容,积极的创新教育手段,不断的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慕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8(36):142.
        
        [2]徐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248.
        
        [3]翁洁.探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难点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0):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