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程敏
[导读]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过程中,突出工匠精神

        程敏
        安徽省宿州市  宿州应用技术学校         234000
        摘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过程中,突出工匠精神,是各个领域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能够使语文教学体现出工匠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在语文学习中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引言:
         工匠精神具有职业特点,人们在工作中展现出的吃苦耐劳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每个学科中,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工匠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认真学习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在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中,以语文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使学生的文化内涵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具备爱岗敬业、坚持不懈等特点。
1.中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中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使学生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职院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可以为我国各领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且为我国实现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培养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可以提升学生在各领域的职业发展能力。中职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不断的创新,开拓出创新发展路径,使学生自身以及企业进入到创新发展空间;第三,中职语文教学与工匠精神相互融合,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优势以及工匠精神强化学生思想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人文知识过程中,不断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使学生产生工匠精神意识。
2.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2.1在教学过程中感悟工匠精神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应对学生的德育思想进行教育。语文教师应首先提高德育思想,将自己较高水平的德育思想体现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的工匠精神,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工匠精神的感染力,才会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语文知识,并且在学习逐步形成工匠精神。
        以讲解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语文《海洋与生命》一文为例,本文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事理说明文遵循的三个原则,一是了解事理原则、二是写作顺序原则、三是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原则。

教师通过讲授相关的科学知识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阐述事物的特征,在阐述事物特征时运用正确的说明方法,进而使学生阐述的内容更加真实、具体,并且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向学生强调说明文的重要性,并且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及逻辑顺序,让学生可以更加准确的理解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详细讲解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向学生展示工匠精神,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感悟工匠精神。
2.2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工匠精神
        中职语文教学应拓展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作为基础的同时,还应融入课外语文知识。在融入课外语文知识时,教师采用阅读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语文知识的学习,并且应该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通过渗透工匠精神,可以使学生产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在不断的阅读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健康的身心,学生会深刻领悟工匠精神的作用。
        在中职课外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阅读内容,指导学生采用电子书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阅读学习。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过程中,应根据阅读内容,设立以学习工匠精神为主题的阅读竞赛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学习工匠精神,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增强树立工匠精神的意识。在阅读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了解树立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工匠精神的含义。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产生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体现在日常的学习中,依托工匠精神学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钻研操作技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2.3选取适当的中职语文教材
        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相比,中职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时,应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选取中职语文教材适当的内容,通过语文教学视角,将学生的职业发展、工匠精神形成以及人才培养相互融合,使学生透过语文学习,不仅形成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还能将职业发展与工匠精神相互融合,深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通过学习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技能,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创造巨大的空间。
2.4言传身教,是树立学生工匠意识的主要阵地
         中职院校语文教师应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工匠意识,将课堂作为渗透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使学生在教师以环境的感染下,可以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并且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有助于学生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人文意识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充分体现出工匠精神,并且围绕语文教学不断渗透工匠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温娟,王纪平.工匠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镜鉴[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2).45~49.
[2]季昌勇.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院校人才培育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23).51-54.
[3]曹阳.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培育和传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23).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