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英
灵山县佛子镇睦象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市 535426
摘要: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识字教学是最基础的一环,学生要通过识字、认字来打好语文基础,在识字的基础上学会组词、辨别句子、写作文章,因此,识字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重要武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纪律性并不高,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趣味性。故事教学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引言:
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段的特点,在教学中,不能用同类法教学。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教学法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教学时效性是指通过最少的时间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时效性与小学语文结合是指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利用效率,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获,争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益。时代的发展决定了我们如今的工作生活都更注重效率,小学语文课堂的时效性发展也契合了这个时代,同时也符合了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教育效果好坏不能单纯以分数决定,而要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标准,包括了解小学生思维习惯,小学生接受能力等。
一、应用故事教学法的可行性
小学生容易受环境影响,思维思想方式很容易受到干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用故事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以听故事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开展课堂分组,优等生理解能力强,他们获取知识所用的时间短,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消化吸收,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有足够的机会获取知识,而且可以向优等生请教,这样以优带劣,只要小组里有一个学生学会了知识,那么所有小组成员就都可以学会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时效性的基本保证。因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故事教学法的引入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故事情节设定的教学,学习在游玩的同时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故事教学法在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图文识字,指导学生发散思维
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讲解汉字时,先用多媒体微课把要讲的汉字以故事情节播放出来。比如“日”“月”“太”“明”这几个字。先让学生看“后羿射日”微视,看了这个故事之后,让学生体会形体字:“日”来历。帮助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的营造是我们教育一线工作者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抛却传统的、低效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填鸭教学,而是要将学生当成课堂的主角,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参加课堂实践,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发散思维,开阔视野,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轻松地学习氛围。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具备真正的学习吸引力,他们自己挑选的文章段落并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反而会给自己留下太多短板,久而久之,语文知识的漏洞就会越来越多,查漏补缺能力又不够,如此一来,语文基础很难打好。这种盲目跟风远远达不到系统学习的水平,放任自流的态度也并不是我们追求的“学习自由”。
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语文高下课堂所必不可少的。这个学习过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还了解了中国古老故事传说,同时促进其学习汉字的兴趣,也加深其学习汉字的记忆力。
(二)组队游戏,引导学生模仿游戏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才能记忆深刻,我们在语文课堂中 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的学习,不仅如此,还能通过小组完成作业,进行课外实践等。教师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对于教学整体来说,手段是次要的,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主要的。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再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知识面,将信息化手段摆在正确的位置,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形近字为例,教师让学生组A队去探讨“虫”为部首的字。让学生组队去找寻“虫虫家族”,找寻“虫”字部首的字,然后把找到的字组合,了解这个字的含义。教师要掌握课堂的节奏,做知识的引路者,恰到好处的指点,而不是让学生如无头苍蝇一般乱作一团。 因此,语文内容应该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如今互联网络发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入各类新场景、新问题,并通过信息化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知识为我所用,使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生活,学生看到课本要学习的东西是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事,自然而然的就将自己带入了学习情境中,大大提高了语文兴趣,这种更具时代气息的内容创建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三)联系生活,提高学生观察学习能动性
文字都是生活中事物的体现,在实际生活中不断丰富与完善,一旦与生活切割开,就会失去其鲜活生命力,那学习也就变成毫无生命力的理论知识。比如,教小学生《乌鸦喝水》的故事时,要让学生理解“渴”和“喝”的具体含义和区别,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个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喝水是用嘴巴喝的,为什么要喝水?因为体内缺水,才口渴。多联系几次,多询问几次,学生慢慢就会理解这个具体含义。从生活中,让学生体验汉字的意义。让学生学会观察,嘴巴是用来喝水的,所以有“口”字旁,体内缺水,所以有“三滴水”。形象的明白这些汉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代表完全没有缺点,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要跟随时代脚步,不断调整教学目标与手段,构建更合理的教学情境,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育时效性服务。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语文课堂氛围的营造,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小组讨论也强化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振海.试论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3):116-117.
[2]周烨.趣味识字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课外语文,2017(6):68.
[3]顾小红.例谈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的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22):81.
[4]康雅莉.运用字理教学模式,优化小学识字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1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