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檀圩镇谢赖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市 535000
摘要:古诗是所有人都不陌生的一个词语,从小时候我们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家长就用“窗前明月光”这样的诗句来教导我们,甚至到了小学阶段学生会更加全面地学习、理解古诗。小学阶段是提高学生古诗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于古诗还保留着一份好奇,教师需要借助这份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认真地学习古诗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故事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阅读;品味情感;体会文采;改变方式;体会哲理
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品味理解古诗,了解这些蕴含着丰富内容的古诗,从而体会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诗人的情感等古诗所表达的内容,在本篇文章中,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品味古诗的情感、体会古诗风格和文采、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领悟古诗中的哲理这四个角度来阐述提高学生古诗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希望我的建议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一、品味古诗表达的情感
诗人在写诗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看到壮观的景色诗人会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遇到贬谪等挫折时也会借助诗句来抒发自己或坚定或痛苦的情感,这都是蕴藏在古诗词句中。阅读古诗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品味诗词的情感,可以从诗人创作古诗时的历史背景,古诗中的意象等方面来进一步剖析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这都是教师要一步一步地教导给学生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讲解不同的古诗时都细致地分析其情感表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讲解《赠刘景文》这一首古诗时,虽然从这首诗表面看上去好像是在写自然风景,但其实物言志表达出了作者对友人的劝勉与支持,我会进一步地分析这首古诗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刚刚我所说的情感是从哪里进行体会的。首先是这首诗的前两句,虽然已经“荷尽菊残”但是它们仍然要保持着那挺拔的傲雪冰霜的气节,但是不论他们是先凋谢还是后凋零都已经过时了,这时候诗人才提到了橘和橙,正处于一年中最好的时节——秋末冬初。在这首诗中,是的,高明之处在于将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不着痕迹地结合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虽然是萧条的初冬,但却因为诗人的描写却显得富有生机与诗意,因为在作者看来橘树也可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与坚贞的节操。再了解当时诗人创作的背景,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首诗虽然是对友人的夸赞与劝慰,但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勉励,因为刘静文此时和苏式的情境非常相似,这也就更显得这首诗意境高远。
二、体会古诗风格和文采
从古至今在历史中涌现了各有特色的诗人,这些诗人创作了各种各样的诗词,有恬静淡雅的田园诗,也有针砭时事的诗词,甚至还有怀念过去人物的怀古诗,这些风格各异的诗词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官。每个诗人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甚至有时候可以根据诗词的风格来初步判断这是诗人什么时期所创作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所创作的诗词风格也会随之改变,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去体会不同诗句的风格,以及这短短诗句中蕴含的巧思,让学生去体会这些流传至今诗句的文采。
例如,在进行讲解《望天门山》这一首古诗时,我会先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李白,李白被后世誉为诗仙,他写的诗大多豪迈奔放,想象丰富,其实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中就十分明显地显示出了李白的这一个鲜明的特点,《望天门山》这首古诗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可以说读着就让人感到十分的豪迈。我在这节课不仅会详细讲解这首古诗的翻译以及它表达的情感,我还会让学生着重去体会这首诗的那种无拘无束,自由洒脱的风格,因为李白就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风格的作品,而提起陶渊明我们第一印象则是田园诗人,这其实就是不同诗人带给我们的不同的感官。
但是每个诗人写作风格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诗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诗人的写作风格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就好像陶渊明在写田园诗派之前他也有着其他风格的诗作,杜甫早期和晚期的诗作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我在讲解古诗时也会让学生去体会古诗的写作风格。
三、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古诗时学生首先遇到的麻烦便是语言不同,本身过去的字词释义和现在都有很大的区别,诗句还非常简洁,这就使学生理解古诗更加困难了,其次是学生在学习时还可能对古诗学习产生排斥心理,这就会使学习事倍功半。所以教师需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更加细致地进行古诗讲解,利用多媒体等工具全面地对古诗进行分析,同时教师还要确保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可以获得一定的乐趣,这样才是对学生最为有利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进行讲解《惠崇春江晚景》这一首古诗时,我仍然会遵循以前的讲解方式从古诗翻译,古诗情感以及古诗背景等角度来讲解这首古诗,但是我却发现这课堂进度的推进,学生的神情肉眼可见地变得低落,课堂学习氛围十分低迷。其实这和我的讲解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千篇一律的讲解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就容易对古诗学习感到不耐烦,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会改变我单一的讲解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味。我会提前在网上寻找一个朗读古诗的视频,在朗读的同时视频中还会显示相应的动画,将整首古诗以一种童趣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新颖有趣的方式会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全神贯注地观看这个视频,这样可以一扫之前课堂低迷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除了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还可以通过趣味游戏、课堂互动等方式来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排斥心理,教师一定要吸取我的教训,适当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一定的新奇感。
四、体会古诗蕴含的哲理
古诗短小精悍的句子中却可能蕴含着十分深刻的道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就表达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的一个道理,诗人从自然风景或是自己的经历中获得一定的感悟,并将其写在了诗句中,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故事中蕴含的哲理。教师在讲解这些哲理时可以采用引导式讲解方式,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其中蕴含的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的小提示让学生自己去揣摩体会古诗中的情感,这样学生对于哲理的理解与认知会更加清晰明了。
例如,在进行讲解《元日》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可以很容易从诗词的表面就体会到新年热闹、欢乐的景象,这首诗其实读起来非常的简单易懂,虽然其中有些字词学生不太理解,但是经过我的讲解学生可以很快地理解这首古诗表面的意思。但是这首古诗其实蕴含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诗人在写这首古诗时正在推行新法,革除旧政,这两句话其实就表达了诗人对变法胜利的欣慰以及喜悦之情,以及希望带给百姓光明生活的期盼,同时它也蕴含着新事物总要取代旧事物的这一自然规律。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不能只看其表面意思,而是要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去深刻体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有的古诗可能蕴含着作者更为深沉的情感,有的古诗则是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教师都要教导学生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古诗真正想要表达的含义。教师也可以寻找更多的诗句,让学生去分析其内在含义,慢慢地锻炼学生对古诗的敏锐触感,让学生可以了解这些诗句真正想要表达的内涵。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生古诗阅读能力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情,教师需要为此不断思考相应的教学策略,力求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对古诗产生兴趣并有一定的能力去阅读课外古诗,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逐渐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参考文献:
[1]路艳.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观察,2017,6(18)
[2]司雪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亚太教育,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