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 朱雁
[导读]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高考

        朱雁
        贵州省毕节金海湖新区第一实验学校 贵州 毕节551700
        摘要: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高考,希望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人生。但通过对高考成绩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决定学生成败的往往是他们的英语成绩。而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存在较多的学困生,所以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一直在下降。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高考完成人生的转变,就需要英语教师对学困生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在明白他们成因的同时也能研究出相应的策略来使他们完成向优等生的转化。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1.对英语存在畏难心理,没有学习动力
        因为英语的特点就是知识比较新,所以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除了有计算和证明的能力外,更要有英语思维,能够化抽象为具体。这就使许多学生对此产生畏惧心理,从开始就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一定做不好,慢慢地也就接受了这一认定。又或者有的学生虽然很努力地学习,但最后的成绩却一次次地对他们进行打击,使得他们慢慢丧失学习的动力,最后成为学困生。
        2.自身学习习惯较差,使得基础较为薄弱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且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学生只有基础足够扎实,才能在做题时灵活的运用。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学困生而言,基础的缺失使他们学习起来非常困难。而之所以会出现知识的缺失,则是因为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没有按照老师的计划学习、没有独立完成作业、没有及时解决疑问等。
        (二)外部因素
        影响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生自己的问题外,教师也会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教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只依据自己的安排,导致学生跟不上进度;其次对于程度薄弱一点的学生,教师没有对其进行鼓励和开导,导致他们发展成为学困生;最后教师的教学策略可能比较落后,不能帮助学生较好地学习。
        二、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一)采用合适的方略,树立其自信心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往往只重视那些成绩优异的优等生,对于学困生则是视而不见或是冷嘲热讽,这在无形之中打压了他们学习的激情和动力,使他们缺乏成功的自信心。为了使他们摆脱学困生的影响,就需要教师改变之前功利的思想,对所有学生做到一视同仁,甚至要更加关注那些学困生,对于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都要加以鼓励,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注重对旧知识的讲解,逐渐弥补知识漏洞
        初中英语之所以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就是因为它每一道题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且彼此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需要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这就使得不少原来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初中变为学困生。因而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新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对与之相关的旧知识进行复习和讲解。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地帮助学困生进行知识的查漏,弥补他们知识存在的漏洞。
        (三)改善教学方略,减轻他们学习困难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教学弊端,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国家为每一所学校都提供了多媒体设备。这就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带来了机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带来的便利,结合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方面感官系统来刺激学困生的神经中枢,使他们更直观地了解英语中那些抽象的理论。
        (四)加强小组合作,发挥同伴力量
        许多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就是因为他们不敢或是不习惯向老师寻求帮助,使得学习中的错题和难点不断积累、扩大。为了解决学困生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同伴的力量,进而使学困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要想进行这一活动,就需要教师提前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一带多或多带一,即一个优等生带多个学困生,或者多个优等生带一个学困生。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完成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五)创设教学情境
        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方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英语知识。英语教材中,许多文章内容都与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比如,打招呼、问天气、郊游、过节等,教材中随处可见生活化的场景。因此,我们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或者组织学生开展英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学I w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清洁公园的实践活动,将学生划分若干小组,组织学生去公园清洁。英语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书本中讲解的知识内容。再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课堂表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六)兴趣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之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之中。这就需要教师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保证其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无论是何种学科,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中学生对英语知识有着一定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加以利用。例如,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经典的英文影片,学生一边学习和模仿,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实践表明,丰富的英语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我们可以通过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沙龙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三、结束语
        对于教师而言,班级里面出现学困生可能是个令他们头疼的问题,但是教师要明白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而是听之任之,使其不断恶化。为了解决这一困扰,就需要教师明确学困生的具体成因,然后在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方略去完成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参考文献
        [1]江式慷.初中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1):137-138.
        [2]谈凤.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调查与转化措施研究卟中国校外教育,2017(6):24-25.
        [3]申银燕.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7(12):156-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