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机电综合应用创新教学实训平台搭建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  刘绍举
[导读] 机电一体化可以作为一种技术教育辅助工具

        刘绍举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技术学院    277012
        摘要:机电一体化可以作为一种技术教育辅助工具,通常是起到模拟实践展现所学技术知识以及精炼技术课堂教学的作用。在传统的技术培训课程中,一般以教师传授技术知识的形式进行,而学生未必能很好了解掌握技术的关键信息,甚至有时候也无法将技术很好运用到日常当中,这样对于深入技术学习会有所阻碍。所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炼、机电一体化综合的特点既能帮助技术知识讲解,又能辅导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技术、运用技术,是促进技术技能教育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 机电综合应用 创新教学 实训平台搭建 实践?
引言
        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各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如何培养出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也成为广为专注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力办好职业院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国务院2019年2月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当今高职发展的重要推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如何在产教融合机制驱动下,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是高职院校服务“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重要课题。
一、转变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需要强化教师对专业内容的教育观念。将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内容相结合,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才能推动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当代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方针。依靠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空间,突破课时的限制,让学生享受到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优势,从而使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下去。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对有关教育方式方法进行革新,特别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育工作。通过教学工作的开展,依托于专业的知识内容,运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互结合,通过不同情境的营造,引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推进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进而引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分析与探究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更多感悟,继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程度,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


三、整合教学资源,建设综合实训基地
        可以借助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打造一个现代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随着近几年的智能制造的大理推进,机电行业的生产模式产生了巨大转变,现如今企业需要了解机器人技术、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以往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导致企业的参与力度和热情不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各级政府可以出台关于产教融合的政策和专项鼓励资金,通过政策明确产教融合的方式方法,确定学校和企业行业的主体责任,提升企业行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地位。由于机电类企业、行业协会对新技术的要求比较了解,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企业力量,校企合作共同建设能够适应智能技术发展的新型校内综合实验实训基地。参照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环境,新型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双方共建共管方式来满足教学实训要求,为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提供场地保障;还可以满足合作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的需求,从而实现在校学生的实践教学与培训企业员工的高度结合,实现实训基地“工学结合”的教学功能要求。另外,政府和高职院校可以赋予企业行业协会监督职能,企业行业协会可以对产教融合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实施监督并给予评价,督促校企双方的运行管理,从而把校企双方打造成一个人才培育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进,“中国智造”也在大江南北掀起了热潮,智能制造理念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为了适应这样变革,高职院校需要时刻跟进社会技术的发展,大力培养师资队伍、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完善教学计划,使得整个教学环节能够与当代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同步。高职院校需要大力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高职教师不仅需要本科院校教学的能力,还需要有新技术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能够与时代同步,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跟上时代潮流的步伐。机电一体化专业可以采用“引培结合、产教并进”方式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借助社会力量建设一支真正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结束语
        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不断推进,中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智能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快,需要成千上万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培养机电一体化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主阵地,需要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激发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热情,充分整合企业、行业和行业协会的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建设校企交融的实训基地,努力打造校企利益共同体,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培养优秀机电人才的推手。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来培育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德兵,龙海燕.高职院校机电综合应用创新教学实训平台搭建与实践[J].电子世界,2020(17):55-56.
[2]梁艳丰.职业院校机电专业课程理实一体教改分析[J].时代农机,2020,47(06):115-116.
[3]梁艳丰.机电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改分析[J].时代农机,2020,47(05):8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