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特色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 谢美英
[导读] :宁化地处闽西北,与江西石城县接壤。

        谢美英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第六中学  
        摘要:宁化地处闽西北,与江西石城县接壤。作为古往今来地域文化交汇中心,宁化成为人口大县,其县境内地方特色文化极其丰富。这里主要论述其中的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从特色文化概述、面临的挑战、应用举措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力图有利于宁化特色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渗透,从而使宁化特色文化后继有人,得以弘扬和发展。
        关键词:宁化特色文化;历史教学;应用研究;挑战;举措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代又一代人智慧和精神的结晶,将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学生们不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而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有担当的中国人。宁化特色文化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有举世闻名的客家文化,也有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红色文化,还有县境内少数民族畲族的畲族文化。宁化就是这样一座了融合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等众多文化类型的县城,宁化特色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且有利于让当地特色文化焕发生机并奔赴繁荣发展。
        一、宁化特色文化概述
        宁化特色文化是指基于宁化地域特点,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富有其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在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光大的今天,宁化特色文化虽然开始受到重视,然而,由于网络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现实生活,使得宁化特色文化在传承方面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局面。宁化特色文化,通常是指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畲族文化等,也包含一些更细分的部分,如祭祖文化、礼仪文化、美食文化、客家山歌文化、牌子锣鼓文化、庙会文化等各种活动文化。时代在不断发展,历史的“文化”观念也日益包含更加广泛的意义。目前,宁化特色文化的传承面临挑战,很多传统的工艺后继乏人。如何应对宁化特色文化在新时代的衰退,进而在此基础上,打造宁化新时代的特色文化,是我们历史老师需要思考的课题。
        二、特色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特色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融入到初中历史课堂上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特色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以及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着力融入特色文化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究其原因,多年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强调课本教材知识的讲解以及习题的练习,主要围绕考试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初中历史教师自身对于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意识不强烈,把文化融入到初中历史课堂上的观念和行为并不十分迫切,从而让历史课堂上有关特色文化渗透和教育方面的内容仅停留在表面,而无法真正渗透到学生内心深处。
        2.特色文化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系统与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
        当前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来看,特色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体系和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初中历史教师在将特色文化融入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时,率先考虑到的是我国古典文学或传统文化,但是如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众多地方特色文化形态,却不能够有效的融入到历史课堂中。这也是不少历史老师需要协调与融合的重心。以宁化的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例,这两种类型的文化形态都是宁化当地极具特色且影响力的文化属性,将这两类文化融入到历史学科教学中将能够显著的丰富历史课堂的内容,并让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意义重大。我们知道,在普通话强势发展的今天,很多家庭都是用普通话沟通,这就使宁化方言交流的机会日益变小,这样,宁化客家方言就很有可能退出历史舞台,直至消亡。


        3.特色文化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不足
        多数初中历史教师在将特色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时,容易出现融入深度不足,注重文化理论知识的讲解却忽略了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最终让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融入效果并不显著,对于教学质量产生的促进作用也比较有限。初中历史教师再将特色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时,受各种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只能够让文化在课堂上的应用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初中历史教师不能够做到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去理解和体会,让学生们真正去感受优秀文化给他们带来精神层面的洗礼。
        二、宁化特色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举措
        宁化是一座集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于一体的著名县城,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是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阐述特色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举措。
        1.宁化红色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举措
        宁化是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军长征的四个出发地之一。以宁化为中心的三明人民为帮助我党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乃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宁化县人民为当时中华苏维埃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对红军夺取国民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将红军在宁化县开始长征这一段重要的历史向学生们进行讲解,加深学生们对于这段历史的了解和认可,引导学生们去主动走进纪念馆、纪念地,亲身感受那一段令人难忘的红色革命历史。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用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向学生们讲解宁化红色文化内容,让学生们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深切的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激发起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热爱党、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2.宁化客家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举措
        宁化有“客家祖地”的美誉,是全球客家人的祖脉的所在地,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初中历史教师在将宁化客家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时,可把宁化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有效的联系到一起,引导学生们去深入了解宁化客家文化的起源以及发展,探析宁化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联系。例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授教材中有关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可向学生们介绍宁化当地的客家先民,如何将先进的农耕技术引进到当地,又如何根据宁化县当地的实际自然条件来选择特定的农作物等信息。历史教师把农业发展和宁化客家文化,密切的联系到一起。除此之外,大力宣传和弘扬宁化客家文化也是体现的我国人民“尊祖敬祖”的优良传统。客家人从中原地区奔波劳碌,迁往南方,尽管身处两地但是尊祖敬祖的优良传统却没有断。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将客家文化中的诸多优秀部分,向学生们进行讲解和阐述,注重向同学们宣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综上所述,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特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顺利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宁化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举措,旨在能够进一步突出宁化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实现宁化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吴红桃.县域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赣州市寻乌县为例[D].赣南师范大学,2017、06、08.
        [2]刘根发.宁化客家古村落延祥的兴衰[J].福建史志,2010(06):21-24+31.
        [3]蓝公晏.沂蒙地区初中红色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06、20.
        [4]巩文华.中学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临沂地区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6、04、01.
        [5]叶双瑜.客家精神文化的历史画卷——读刘善群先生力作《宁化史稿》[J].福建史志,2015(02):5-6.
    本文系三明市初中“壮腰”工程研究专项课题《宁化特色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ZXKTC-19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