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小学英语高段教学中两级分化现象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 陈曦
[导读] 小学英语教学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陈曦
        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不同的教学阶段对应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同时也伴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针对高段学生而言,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对于新知识得心应手,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这一阶段也是两级分化的高发期。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从课堂教学、方法指导和心理教疏导等多方面探索原因。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段教学;两级分化;探究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基础阶段,也是塑造学生性格、态度的关键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是衡量小学教学的具体标准。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也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学习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原本得心应手的知识,在下一刻就变得陌生而复杂,这就导致了教学中的两级分化现象。所谓两级分化是在同一个班级,同一种教育下,却出现了好的极好,坏的极坏的现象,这虽然称不上教学的失误,但是却严重影响了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和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我们应该选择恰当的手段,对这种问题予以解决[1]。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习循序渐进
        兴趣是学习的最强辅助,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激发其学习动力的关键。小学生处于认知和发展的基础阶段,面对学习和生活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解与困惑,所以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积极性不高、态度不认真、学习不刻苦等方面上,这也是导致学生成绩分化严重的原因。因此,兴趣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热情是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的引导,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高度的重视,对于学生的成绩要表示肯定,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保持这种积极的态度。有趣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学习形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在设计教学内容是教师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每一次尝试中都获得进步,实现学习的循序渐进[2]。例如围绕“I like the Spring Festival best”组织讲授,基于学趣考虑设置故事情境,展示中国新年情境,完成故事讲述和渗透,在故事氛围的营造下,让学生感受新年的氛围,并对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产生较强的好奇心。
        教学中的两级化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学习兴趣不足造成的。学习吃力的学生反复学习仍不会的情况下,就会丧失自信心,学习状态每况愈下。因此,无论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生都应该用不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兴趣成为点燃学生智慧和希望的火光,这样才能有效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实现共同进步。
二、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加强学生个别辅导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方式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思路和水平,所以,我们难以保证综合性的教学可以换来整齐划一的结果。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难发现,问题就出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

任何学生都无法脱离知识积累实现能力的提升,知识基础是学习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能力水平的关键。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要重视其差距和特点,针对不同的方面进行辅导。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该从知识的回顾与复习开始;对于学习方法单一的学生,可以用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则需要制定具体的计划,改掉存在的问题,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形成新的学习习惯[3]。
        虽然个别辅导是效果极为明显的方式,但是在使用的时候也难以做到大范围的辅导,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在进行辅导的时候,教师首先要针对问题大、态度好等学生,在短时间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也能够在全班起到榜样示范的效果。对于一些问题严重且态度顽固的学生则需要借助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可以不局限于个别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或者小团体辅导的形式,也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得长足的进步。例如,教《Other festivals in  China》这篇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看看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的视屏,并提出问题,询问学生在这些节日里,人们通常会做什么事情?常吃些什么食物?进行什么活动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真正将英语知识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发挥家庭重要作用,完善家庭教育指导
        家校合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才能够让学生更健全的发展。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把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和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但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很多教师面临的严重问题,部分家长表现出不会教育、不愿教育的态度,对于学生的成长听之任之,难以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常常会造成负面影响,给学校教育带来困难。如何让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辅助体,让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以延伸,是教师要思考的主要方面。家长是学生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习惯养成是家长的职责,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一效能,学校要在家庭教育指导上下功夫,完善家长的教育理念。组织家校活动是很好的指导途径,家长参与到家校活动中,明确学校教育的要求和学生培养的成果,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都积极地改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4]。此外,部分家长由于教育理念缺失,无法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这也是导致家庭教育效果不明显的原因。针对这类家长,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公众号的形式向家长传播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确保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5]。
结语:
        在小学高段教学中,常会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部分教师在取舍中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不仅要追根溯源、还要在方式手段上下功夫,努力解决两级分化现象给教学带来的阻力,实现小学英语学科智育与德育的多重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楚云.针对小学英语高段教学中两级分化现象的研究策略[J].中外交流,2018(49):337.
[2]马素惠.探讨小学英语高段教学中两级分化的现象[J].魅力中国,2020(4):209.
[3]张银龙.针对小学英语高段教学中两级分化现象的研究[J].中外交流,2018(30):278-279.
[4]王莉.针对小学英语高段教学中两级分化现象的研究策略[J].校园英语(上旬),2016(3):86.
[5]崔春莲.针对小学英语高段教学中两级分化现象的研究[J].魅力中国,2016(33):166-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