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背景下小学数学开展无痕教育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郭忠东
[导读] 所谓无痕教育,从字面意义来分析,无痕教育即没有痕迹

        郭忠东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阳江学校    
        摘要:所谓无痕教育,从字面意义来分析,无痕教育即没有痕迹,不留下印记的教育。每一位小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在不断成长,不断吸收知识,真正的教育就好像是自然呼吸一样,没有任何鲜明的特征,是把教育目标和意图隐藏起来,通过间接以及暗示的开展教育的一种新形势。在数形结合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无痕教育的开展具有更高效率和意义,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无痕教育
引言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若想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能够吸引广大学生心甘情愿学习数学知识。然而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尽管付出了相应的努力也无法真正进入数学世界,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反馈,整个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消极。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具体情况,巧用数形结合让数学课堂获得学生的认可与关注,学生在数学结合思想下完成数量关系转化,增强学习自信。
一、设计有效教学情境,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大部分采取的是教师整堂课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没有注意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极其反感,也就不会有学习的兴趣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发展阶段,对各种知识点的理解都还不够。在课堂上学习过程中,由于思维能力未达到一定水平,很容易对知识产生误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还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逻辑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形结合教学的理解,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学习课堂知识。例如,让学生在数小棒中或搭多边形中认识整数,或者在进行“分数”教学中,可借用多种图形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首先教师在创设情境中让学生创设符号表示“一半”,有图形语言、有文字语言、有符号语言(学生已有认知:2/1和1/2),在对比与交流中体会符号语言表示的优越性,同时借助图形语言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教师通过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进行思考,逐渐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以数解形,提高联想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几何图形中蕴含着数量关系,运用代数计算将复杂的几何图形以简单算式进行表示,将几何知识简单化,打破数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和局限性。所以,教师结合具体的数学知识,为学生们提供合理性的数字,引导学生们发挥自身的联想能力,实现数字与平面图形特点的联系,促进学生们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地提升。

在《长方体的认知》教学中,长方体的表面积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是教学的重点,学生们在运用数学公式计算、解题时,经常会出现弄不清要计算哪几个面,只是清晰了解长方体的基本特征,降低学生们对数学公式的灵活运用能力。所以,教师以数形结合教学理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以数解形的方法,加深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比如,教师为学生们提供6、8、12三个数字,结合自身对长方体知识的认知,从立体的角度联想到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的数学知识点,运用自身想象能力构建长方体。其次,教师从生活的角度设计数学习题,落实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们对数学公式的灵活运用能力,比如,已知鱼缸的长、宽、高数值,求鱼缸的表面积,如果学生们以死记硬背公式的学习方法,死板硬套开展计算环节,解出错误的答案。所以,教师引导学生们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清晰的认知到鱼缸只有五个面,明确求解哪几个面的面积,推动学生们解题能力的发展。
三、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释数学概念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口述及板书是主要的讲解方式。教师在讲解之后,往往会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机械化的记忆,这不仅会对学生理解概念里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等造成不良影响,也会给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学概念及公式带来一定的阻碍。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难以提升。对此,教师需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积极的引导,为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及公式提供帮助。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以往对数学的感性认知逐渐向理性认知转换,为学生逐步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奠定基础。
        例如,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优势就十分显著。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确保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良好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直观的物品,如纸壳箱子、铅笔盒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手动操作来制作一些熟悉的实物,帮助学生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多面体的初步认知,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对不同多面体的特征形成基本认知,最终达到该课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方式充分实现了课堂教学和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刻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体悟,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形结合背景下小学数学无痕教育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在充满兴趣中自主进行学习、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数形结合教学模式,将无痕教育当做重点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菲菲.基于无痕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J].新课程,2020(31):23.
[2]褚红君.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于小学数学中的价值[J].考试与评价,2019(12):38.
[3]曹陈一.无痕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09):5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