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峰
山东省滕州市荆河街道滕南中学 277500
摘要:初中物理学科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学生们在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也会影响到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虽然物理老师已经将物理实验教学重视起来了,但是物理实验的学习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所以,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我们物理实验教学也要积极的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作为一门实用科学,初中物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学生必须通过相应的物理实验才能完成物理知识的整体学习。因此,物理实验是贯穿整个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想要理解的具象化内容,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升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受到实验器材、实验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通常都不理想。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背景下,探索符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新型模式,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引入信息技术,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化
初中的物理实验中涵盖了很多物理原理,而这些物理原理又十分抽象与复杂,学生在学习时显得较为困难、难以理解,对知识的掌握并不理想。基于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视频软件直接引入,利用影音结合的课件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向学生展示,将抽象变具体、将繁琐变精简,把动态且充满直观性的感性实验课件,提供给学生,促使学生理解物理原理的能力有效提高,深刻掌握物理原理知识。首先,教师需要进行课前的准备工作,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实验理论和实验概念的相关视频进行整理和搜集。其次,教师在课上为学生展示实验课件,将物理原理呈现出动态展示,为学生营造一个物理实验情景,打造认知平台,促使学生能够掌握和深刻理解物理原理。
例如,在讲解物理原理实验《光的色散》一课时,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前利用互联网对相关的实验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利用各种视频剪辑方法对收集来的视频进行再次加工,将其制作成能够体现教学要求、符合教学任务的《光的色散》实验教学课件。在上课期间,教师才可向学生进行播放展示,使学生对光的色散基本过程观察得更加直观、更加具体形象,帮助学生对“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精准的理解。
再例如,在讲解物理实验《大气的压强》一课时,实验需要用两个钢制半球完成“马德保半球实验”的演示过程,但是由于该物理实验已经不能将1654 年马德保半球被16 匹马拉开的震撼场面进行再次重现,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课件将当年的马德保半球实验向学生进行展示。视频课件中有两个直径各为37cm、重150 斤的钢制半球,随着视频中两边各自的马匹逐渐增加到八匹时,将两个半球“砰”的拉开。这样的场景使学生学习大气压的兴趣被有效激发,同时对物理原理的认知也更加深刻。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实验也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那些复杂的物理知识来说,常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教学目标,更不能实现深度学习,教师通过物理实验可以把完整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然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受到设备、场地等外部因素的限制,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受到很大的影响,直接导致实验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对此,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深度,增强实验教学的完整性,教师就要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物理实验过程,让学生能够直面了解、直面分析相应的物理实验,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同时还可以优化教学过程,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深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 在教学“温度”一课时,这种看不到却能够感受到的物理知识,如果不通过相应的物理实验讲解,学生很难对知识有全面的掌握,教学过程也不会很顺利,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应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实验过程,增强教学直观性。 首先,教师要结合教学主要内容“温度”,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创设相应的实验视频,将实验步骤、实验工具、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温度的相应物理概念都详细的融入到教学视频之中。 然后,再引导学生针对视频内容进行同步的观看,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到温度实验的完整过程,而教师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者价值,指引学生细心观察视频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依靠自身的观察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去掌握温度的物理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还可以锻炼学生学习水平,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三、以信息技术演示物理实验,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高效理解物理理论知识的有效教学手段,但是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让每一名学生都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这在传统时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了教学实验的一大利器。因此,新时期的初中物理教师,不妨以信息技术演示物理实验,吸引学生的眼球,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如此既能节约课堂时间,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刺激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的欲望,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奠定基础,从而充分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的良好习惯,绽放初中物理课堂的精彩。
比如,以引导学生学习《物体的浮与沉》这一节为例,首先,我以信息技术演示了物体上浮、下沉的现象,让学生在实验情境之下感受到了物理知识的神奇之处,于教学初始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说道:“我们这节课就来寻求使物体上浮与下沉的方法。”然后,我引导学生经历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下节约了课堂时间,锻炼了学生分析物理实验现象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归纳了改变物体浮沉条件的方法。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为学生强调了实验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帮助,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以信息技术演示物理实验,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助力学生产生了深入研究物理实验的欲望,为培养学生主动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的习惯增添了助力,充分实现了初中物理课堂的精彩绽放。
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但是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要高度重视起来。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也是未来物理教学的发展趋势,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非常有帮助,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出学生们教学主体的地位,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田燕.“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2):126+128.
[2]李国金,杜亚楠.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41.
[3]朱志国.“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2):52-53.
[4]蒋正国.基于微课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3):68-69.
[5]濮晨香.基于互联网+背景研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8(6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