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学娟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第三中学 751500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无论是哪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锻炼学生的这两种能力,保证他们在之后的学习中可以充分理解文字的意思,并将自己的想法清楚的表达出来。初中阶段的物理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课程,他们对该学科充满了好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份好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阅读和表达能力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他们开始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研究时我们会发现,新理念更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让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找到更为合适的解决方法。为此,教师要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充分理解问题,进而思考问题。但是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还需要教师对此进行探究。为此,本文从初中物理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提高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立足问题 提高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
(一)立足教材 以问题为导向
教材是教育开展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也是教材,所以有效阅读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了解。但是,单纯对教材进行阅读并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阅读。教师可以从问题导读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比如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从问题的角度出发,阅读教材并从中找到答案。这样有针对性的阅读,不仅可以节约学生的时间,还能够快速的让学生找到高效阅读的方法。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点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找到的答案。此种阅读方式能够让学生收获成就感,可以促进教学的高效开展。
例如:在对《运动的描述》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运动?”“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句是什么?”等等。教师可以以此为导向让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吸收教材中的知识,还会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考虑这些问题。有些学生会认为只要是动的就都能被称之为运动,但是有的同学却对此很模糊。这样边思考边阅读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学生会在阅读时找到对应的答案。学生会知道只要物体发生了位置变化就可以称之为运动。即使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无法充分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也会加深对于物理这门学科的认识,并找到更为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物理水平。在从问题角度出发进行阅读时,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态度也会发生变化,并发现其中的学习乐趣,愿意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立足思考 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在利用问题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时,要思考这些问题所发挥的价值。无意义的问题不仅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还会影响教学的质量。为此,教师要从思考的角度出发设计问题,保证让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对问题进行思考,锻炼自己思维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在此之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阅读和表达的意义,阅读指的是让学生从文字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表达则是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想要提高学生的能力,不能单纯从文字阅读出发,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引发思考。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发挥问题的启发作用,促进学生成长。
例如:在对《力的作用效果》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时,很多学生会对这一部分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能感受到“力”,但是无法看到“力”,所以学生对“力”并没有具体的概念。在对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时,他们会渴望知道什么是“力”?“力”是如何作用的?对于此,教师便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比如“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力的发生状态有几种?”“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力?”学生立足这些问题开始阅读时,他们会非常积极,并且会思考自己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力”,并将不同的“力”具象化,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练习起来。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有些同学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是摩擦力什么是相互作用力,并且会与自己的同学积极讨论,讨论过程中会提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如“打人的时候,对方和自己都会疼是因为相互作用力。”“拧瓶盖时还有走路时不会滑到,都是因为摩擦力。”在此种氛围下,学生会更深入的掌握相关概念,从而发挥阅读的价值,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立足教学 提高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所以需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潜移默化间影响学生的表达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很多学生在课堂中会不愿意表达自己,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对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不愿表达的原因。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因为怕说错,怕丢人,所以直接选择不说,真非常不利于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的开展。
(一)制定阅读标准 发挥阅读价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知识单纯的阅读文字,并没有对相关内容进行深一步的了解。这就导致无法发挥阅读的价值,学生的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物理阅读的了解不够透彻,认为物理阅读与语文、英语等学科的阅读类似,只是通过阅读完成背诵。这种理念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要专门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价值。另外,在教学中还会发现,部分学生在阅读时会受教师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严格规范自身的语言表达,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阅读范本。
例如:在对比热容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时,会涉及到多种单位以及不同的专业用语,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通过标准发音让学生掌握对应的术语,之后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这些符号以及术语的意思,如水的比热容 4. 2× 103 J/(kg· ℃)。另外,在阅读过程中,避免出现走过场情况的出现,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阅读标准,比如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总结其中的知识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等等。
(二)规范教学用语 加强概念理解
物理属于一门自然学科,其中会设计到很多科学范畴的知识,需要通过一些实际操作来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导致物理学科中会遇到很多措辞比较严谨的教学用语,只有充分掌握并理解这些用语,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物理水平。尤其在对物理定义以及定律等内容进行教学时,更不能出现顺序以及语序上的产错。所以,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适的阅读标准。
例如:教师在对《光的反射定律》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时,其中会涉及到多种概念,如反射光线、反射角以及入射光线、入射角等等,他们之间属于两两对应的关系,所以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讲错顺序,很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不利于学生之后的学习和理解。为此,教师需要对阅读过程进行设计。首先教师可以先对光的反射定律进行简单的讲解,保证学生对此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有讨论提高阅读的质量。并且在此种氛围下,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于促进学生表达能力也有积极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重视教学,还要重视学生本身的能力发展,找到合适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此种能力。阅读和表达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物理的魅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要从自身角度出发,认识到自己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促进其发展,提高他们的物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龙小庆. 利用“小先生制”培养初中生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
[2]杜恒军,许月仙.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物理之友,2020,36(07):19-21+24.
[3]葛永林.结合初中物理教学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家长,2021(0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