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吴璇
[导读] 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对语文教学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

        吴璇
        广 州市荔湾区龙溪小学 510378

        摘要: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对语文教学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越发重要,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师  文学素养  育人  艺术

        统编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教育教学方法方式改革大潮一浪高过一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老师的文学素养也提出了更明确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正确看待语文老师文学素养的问题,切实提升语文老师的文学素养,已是课改大潮中刻不容缓的难题。[[[1]曹银芳.论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J].课外语文,2019(16):182+184.]]
        一、语文教师具备丰厚的文学素养,才能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发挥统编版教科书的育人作用
        在福建厦门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优质课观摩交流活动”上,陈先云谈到:“统编教科书比较重视文体意识,选文在以记叙文、应用文等实用文为主体的基础上,选编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表达特点,表达特点不同,语文教学也应该体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文学作品首先要求老师熟悉,才能够根据文体特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以确保不同文体教育价值的实现。”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主题,选取了鲁迅《野草》中的一篇《好的故事》供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低沉的,让我们看到一个极度颓丧的鲁迅。这是学生的第一感受,无可厚非,感受是深刻的。但学生感悟到这一点还不够,对鲁迅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走进鲁迅”这一单元,要让我们认识的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他的一生都在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是一位革命战士。
        教授这一课,就需要教师具备对鲁迅的充分认识,才能引导学生关注还有后面这一句:“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这一句是鲁迅精神的深刻表现,在如此昏沉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中,鲁迅并没有消沉,而是执着地追求着光明,与黑暗抗争到底。了解了这一点,学生才真正了解了鲁迅的伟大,才真正走进了鲁迅,被他的民族魂所震撼。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陈先元说:“课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好的载体和凭借,让学生在课文所描绘的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革命文化教育,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同样需要语文老师具备丰厚的文学素养。
        二、语文教师具备丰厚的文学素养,才能提高课堂的艺术性,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作用
建构富有激情、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是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陈先云先生指出,真正富有激情、充满活力的课堂,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设计的活动必须要具备发展价值,能够在‘教’与‘学’之间搭建桥梁,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情感,由此将‘教’的意图转化为‘学’的意图。


        在我的课堂上,落实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这一教学目标的时候,词句段部分选取了《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片段。我利用词句段作为例子,鼓励他们再找出相同类型的题目,通过典型的情节表现人物形象,给其他组的同学分析,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有学生选取了《水浒传》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中武松杀嫂的片段给其他组的同学分析,有部分同学没有看过原著,不认识武松基本的性格特点,不知道他如此杀嫂是因为重情重义、嫉恶如仇,为兄报仇,只从这一段就评价武松是个残忍的人。出题的同学就不同意了。我补充了片段的前后情节,让答题的学生理解出题同学是要他们感受武松的嫉恶如仇,重情重义。又告诉出题的同学,有时候从片段评价人物就会出现这种片面的情况。但我们也尊重不同的人的阅读理解,鼓励他们去搜集更多人对武松的评价,看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这样就激起了他们从原著走向更深层次的对人物评价的兴趣,让他们学会尊重差异,懂得如何有理有据去支持自己的观点了。将“教”的意图转化为“学”的意图。
        那节课下课后,我们还继续交流人物,情节,引得很多同学围观。没看过原著或者已经忘了内容的同学听我们讲得那么精彩,羡慕极了,有人马上就问同学借书来看。我想,这就是感染作用,熠熠生辉的文学光芒照亮了他们的心灵。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文学素养是其必须要具备的一项能力和素质,当语文教师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之后就好像披上了一件华美的霓裳,不仅能够让其更好的开展语文教学工作,还能够让其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更好的展现自身的教学素养和人格魅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进而显著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2]田巧红.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师的华美霓裳[J].文学教育,2020(10):75-75.]]?
        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个性特点是重要的隐形教学资源,教师的人格和素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作用。让学生自觉地走进作品,同作品中的人物同悲喜、共呼吸,让作品人文的春风,吹开学生美好的心灵,让作品人文的细雨,浇开他们娇艳的心花,让作品人文的魅力,塑造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让学生多层面地享受学习享受生命享受成功。[[[3]高宇阳.彰显语文教师人格和个性——培养学生鲜明的人文情感[J].学理论,2012(03):167-168.

作者简介
姓名:吴璇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90年8月
籍贯:广东揭阳
学历:本科
职称:小学语文二级教师
工作单位: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小学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
        三、语文教师具备丰厚的文学素养,才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正确的解读
        陈先云先生认为,由于文本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及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往往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这就需要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功底和文学素养。
        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学生对五壮士最后选择跳崖持不同意见,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我向他们介绍了当时的背景,很多革命烈士遭受日本鬼子的残酷虐待,大量的革命烈士被虐待致死。五壮士选择将敌人引上狼牙山,已经是毅然选择了死亡,在死亡之前痛击敌人,成功掩护了连队主力及群众的转移,他们已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最后英勇跳崖,是他们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的最好表现。学生对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才有了正确的理解。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具备丰厚的文学素养,是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能缺少的。它既能为教学服务,更能为自己服务,最大程度地发挥一个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关于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论断。我们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需要一位富有文学素养的语文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
        
        
参考文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