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荣秀
临邑第一中学 山东德州 251500
摘要:体育是高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能起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也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了更好地响应新课改的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在保证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寻找更多创新性的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为学生创建一个更优质的体育学习环境,实现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性成长。为此,文章论述了高中在新课改下,体育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创新,以期助力高中体育教育实现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教学;思路;方法创新
前言:随着时代的不断改革,新时代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关注于学生的学科知识教育,而对于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了,高中较强的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体育活动是高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但是目前对于高中的体育教学,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都不高,导致高中体育教学质量不高,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体育教学也必须引起关注。
1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传统,无法提高学生综合体育素养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他们平常的生活非常单调,学习文化课是他们的主要目标,由于运动少,导致他们的身体各项素质发展受到限制。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仅有的一些体育课中,教师采用最多的方式是让学生进行自我的锻炼,在仅有的一些教学方法创新中,教师也只是自己演示一些运动项目的基本内容,然后让学生模仿,学生的兴趣度不高,无法积极的参与进锻炼中来。
1.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积极性
我们发现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与初中基本一样,教师更注重的是体育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动手能力,体育课程缺少相应的创新,传统项目太多,新颖化内容较少,不能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喜欢上体育并热爱体育,体育情感与品质发展不好。比如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教学过程一般是教师示范基本篮球动作、学生学习拍球、运球和上篮动作,教学中缺少互动,无法进行情境化的体育教学,教学中无法让学生形成一定的体育竞争意识。
1.3体育教师自身素养欠缺
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各种专业素养,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树立榜样的作用。体育教学不仅是强化学生的体质,更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这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由于体育课程设置过于应试化,学生不能从体育活动中形成集体主义精神,形成不了关心他人,互相帮助的良好意识。体育教师只注重学生体育课堂的专业性,忽视德育功能,无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不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及方法创新策略
2.1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和体育品质
体育精神就是一种不怕苦、不怕累,敢于为了集体荣誉而牺牲个人所得的运动精神。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和体育品质能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养成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教师要将只重视学生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能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生体育情感和品质的教学,通过丰富多彩活动,提高他们对于体育的认识。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奥运精神与体育活动相联系,引导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积极拼搏、关心他人,形成良好的体育品质。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女排精神,展示女排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是如何从基础的训练开始,慢慢的站到世界最高领奖台上的,让学生们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水到渠成的,是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际的体育案例,强化学生的体育情感,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
2.2落实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升班级整体学习效率
因为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所以学生对体育项目的接受程度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更高效地完成新课下的体育教学任务,教师就一定要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引导,有效提升每一个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
例如,在带领学生进行扔铅球的体育项目练习时,教师可在教学前依据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对不同层次的小组实施不同的教学引导。如对于体育综合能力较高的小组,教师可以让他们自主练习,并让他们试着在自主练习中寻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行相应的改善与优化。对于体育综合能力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可将更多重点放在规范他们的动作上,让他们先打下扎实的基础,再循序渐进地督促他们不断突破自己。对于体育综合能力较低的小组,教师可落实鼓励教学法,先提升他们参与体育项目练习的积极性,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积极自主的参与中逐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练习方法。分层教学可以很好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接受符合自己体育综合素养的体育教学引导,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进而提高班级整体体育学习效率。
2.3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就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会通过自己的力量发现体育练习中的问题,寻找出相关解决策略。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思考,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高中体育练习过程中,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快速跑的体育项目练习时,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如何提升跑步速度”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讨论分析,比比看哪个小组在分析讨论过程中的见解与看法最独到,能快速找出影响跑步速度的关键因素,并对其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思维,实现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以此逐步推动学生在高中体育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
2.4应用多样化的器材开展教学
一般的学校,体育器材可以供学生运用的,几乎就是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有时候,同时上课的班级较多的时候,还会出现器材不够,或者器材磨损严重却没有及时更换的情况,这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及时清点器材和学生人数,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器材的充足,对于器材损耗比较大的,应该多备一些存放好,针对不同的教学的内容,相应的器材也应该及时地配备,比如排球、巧固球、网球等等,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器材,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主要与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不够丰富化以及体育教师本身的素养水平不高有关。下一步,教师要认真研读体育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思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体育素养为目标,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同时增强他们的体育竞争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案例教学,让学生体会到集体主义的重要性,丰富他们的体育情感和品质,提高学生体育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1]叶曦之.创新教育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方法与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5):14-15.
[2]何定军.新课改下高中体育创新性教学的策略[J].人生十六七,2018(5):40.
[3]苗丽君.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组合的探索[J].广西教育, 2018(18).
[4]王世芳.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分析[J].新课程(中学), 2017(3).
[5]杨程.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
[6]钟青.探究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
[7]吳德森.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73.
[8]范莉莉,陶士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体育健康教学欠缺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4):137,139.